內容簡介
漫畫式圖文書,醫師專業導讀(依姓氏筆畫排序)
◎呂紹睿/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陳世翔/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郭貞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你對你的身體了解嗎?你知道環境中細菌、病毒無所不在嗎?
保健身體不分年紀!快打開這套《健康守衛隊出發!──我的第一套健康醫學繪本集》!
四本健康醫學知識繪本:《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一次擁有!
透過漫畫式的圖文介紹,讓大小朋友都能輕鬆掌握健康醫學觀念,從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確實洗手、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多多運動)開始,遠離病痛,守護健康!
【各冊內容】
《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
為什麼會拉肚子?細菌怎麼進到身體裡?腸道又是長什麼樣子?
身體其實就是個精密的小系統,一起坐上魔幻雲霄飛車,帶你一起認識你的身體。
還有黃瑽寧醫師教你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喔!
《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
你的身體是個好產房嗎?流感媽媽最喜歡在人的身體裡生寶寶了!
該怎麼做才可以防止她的入侵呢?快跟著花園園主一起研究對策,透過病毒小迷宮的考驗,一步步了解身體這個精密又奧妙的系統,保衛自己的健康!
《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
每年的4〜9月是腸病毒的好發時期,可怕的是,每年捲土重來的病毒型別也多變,尤其是3歲以下幼兒更容易併發重症。到底該怎麼做,才可以預防腸病毒的入侵呢?
打開這本書,進入腸病毒的世界吧!透過病毒們的對話,了解腸病毒相關知識,進而保衛自己的健康。
《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
大家都懂「洗手五步驟」和「天天五蔬果」之類的健康常識,但「內側摩擦現象」是什麼?「骨性膝關節炎」又是什麼樣的疾病呢?本書透過擬人化膝關節的角度,帶領讀者身歷其境;並由Dr. Knee專業解說膝關節的基本構造,搭配「親子關膝」單元,鼓勵全家延伸思考,建立「護膝從小做起」的觀念。
【本書關鍵字】
健康醫學、流感、腸病毒、腸胃炎、退化性膝關節炎
【書籍特色】
1. 套書組合,四本健康醫學知識繪本:《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一次擁有!
2. 以漫畫式圖文敘述故事,將艱澀難懂的科普知識變得神祕又有趣,讀繪本、看故事就能輕鬆建立健康醫學觀念!
3. 專業醫師審訂及導讀:呂紹睿/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郭貞孍/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世翔/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作者簡介
陳月文、方恩真
為病童說故事的陳月文,與兒童專科護理師方恩真,在林口長庚兒癌病房互助合作11年。一個用故事溫暖病童的心;一個用護理專業幫助病童康復。他們共同創作了跨越生命困境的少年小說《勇敢的光頭幫》,以及傳遞健康概念的《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小魯文化出版),希望透過各種不同類型與題材的創作,傳達對兒童身心靈的關懷。
呂紹睿
1958年生於新竹縣竹東小鎮。
自幼,「我的志願」就是當醫師。
從陽明大學醫學院修畢到日本福岡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從骨科醫師到現任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孜孜矻矻於研究、教學和臨床工作。KHPO之路雖然孤獨,但慶幸還能堅持初衷;最懷念的是,與返鄉開設內科診所的父親討論第一篇KHPO論文及看診經驗時的滔滔思辨、暖暖交心……
作品有《新膝望》、《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以及《Dr. Knee》等中、英文科普書籍,繪本《Dr. Knee 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小魯文化出版),是他撒播「智慧護膝保健」種子到下一代的起步。
繪者簡介
奚佩璐
高雄人,畢業於高師大美術系,從事繪本、插畫、電影、劇本與藝術創作,喜歡閱讀、爬山、慢跑、旅行、觀察和想像,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在世界。繪本作品有《人體大遊歷1:消化道之旅》、《Dr. Knee的希望花園──60°的祕密》(小魯文化出版)。
www.facebook.com/Monsterlue
黃志民
從小就喜歡畫畫,認真地當了三十年小學老師,退休後,專心從事繪本創作。喜歡以細膩的筆調、詼諧的造形,帶給讀者豐富的視覺經驗並享受探索的樂趣。曾獲香港豐子愷圖畫書獎佳作、洪建全圖畫書獎首獎,希望能以不老的心和真誠的筆持續創作。
黃舞荻
認為能製作線條、色彩與故事的工作是最棒的,畫完山一般的小花之後依然如此深信。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oodiart
張瓊瑤
現任平面設計公司和自由繪者,參與桌遊製作、動漫繪圖、主題餐廳設計,喜歡有趣又具創意的事物,跟著兩隻鳥一起做白日夢,希望能成為一隻鳥,披著七彩的羽衣渲染大地。
內文試閱
導讀
醫師的話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急性腸胃炎是小朋友常得到的疾病,症狀有時候會嘔吐,有時候會腹瀉,當然也可能會有發燒的情形。每次在門診遇到這樣的小病患,我總要費盡口舌,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教導爸爸媽媽回家照護孩子的方法。然而,現在的家長可不甘於只是了解「怎麼照顧」而已,他們還想知道疾病「為什麼會發生」,也想學習「將來該怎麼預防」,求知的精神可不亞於學生。
這下我可慘了,本來解釋照顧只需要五分鐘,如今加碼變成短講十五分鐘,於是乎我的說話速度越加越快,口水越噴越多,舌頭頻打結,加上誇大的手勢,乍看之下,還頗像電視音樂臺的饒舌歌手。
終於,我把所有關於急性腸胃炎的來龍去脈與家長分享完畢之後,身旁生病的小孩忍不住插嘴,問了一句:「媽媽,醫生在說什麼?」嗯,我心裡想著,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了解一下經過衛教之後,家長聽懂了多少內容;也順便看看他們如何將知識轉化為簡單的語言,傳達給孩子聽。
沒想到,媽媽只回答了:「不可以吃炸雞,就這樣。」
什麼?應該不只是這樣吧,大嬸?好吧,也許是因為時間緊迫,沒辦法說清楚、講明白,那麼,希望您回去之後,能好好的幫孩子上一堂「急性腸胃炎」的課,好嗎?如果不知道該從何啟齒,這本書應該可以給您一個輕鬆的指引。我們來看看本書是怎麼說故事的。
當孩子進入魔幻兒童醫院,先是經歷一段腹瀉的過程,接著醫生開始問診了:「什麼時候開始發生?早餐吃了什麼?糞便的形態又如何?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原來要找到生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藉由什麼高科技產品,而是回歸到「望聞問切」的精神,從問診中尋找答案。
經由問診之後,可以從家長口中得到的資訊,以及病童的外觀表徵,決定是否有住院治療的必要。一般來說,兒童急性腸胃炎只有兩種情形需要住院,第一是孩子有脫水跡象,第二就是病人看起來有嚴重細菌感染。然而有時候光是「望聞問切」,醫生可能仍拿不定主意,不確定需不需要留院觀察,因此故事中的孩子雖然進入綠色通道,但仍被安排了抽血檢驗。
畫面中的抽血檢驗數字,包括心跳、血壓、電解質、白血球數目,都是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小朋友警報解除,不用住院,可以回家了。
回家之後,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請孩子要勤洗手,避免傳播病菌。除此之外,補充水分和熱量,也是兒童急性腸胃炎照顧上重要的一環。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炸雞,那能吃什麼呢?清淡飲食,尤其是稀飯加點鹽巴,對腸胃炎的孩子而言,是最好的收斂止瀉劑,最終病情得到痊癒。
一趟魔幻旅程,不只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繪本上,也藉此帶出了急性腸胃炎的衛生教育。您說,這是不是比我在門診口沫橫飛的演講,來得更加有趣呢?
一起來認識感冒之王──流感
文 陳世翔 醫師
「哈啾!哈啾!」當溽熱的夏天一過,「感冒」的相關話題即開始成為日常。很開心《人體大遊歷2:流感大作戰》的出版,讓父母和孩子可以透過活潑生動的漫畫式圖文書,認識這個被稱作「感冒之王」的──流感。
流行性感冒好發於秋冬時節,尤其自十月開始,罹病人數逐漸上升,至隔年三月後才又下降。流感盛行期間如果孩子出現發燒、咳嗽、疲倦等感冒症狀時,總令父母們十分憂心;到底流感跟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呢?學校通知小朋友要施打流感預防針,應不應該讓孩子打呢?
以下是在診間家長們常提出的流感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感冒和流感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Q:流感會發燒、咳嗽、流鼻水,和一般感冒有何不同?
A:很多種呼吸道病毒感染後都可以導致感冒,而流感則是指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感染。感冒與流感都會有呼吸道症狀,但流感比較會發高燒(攝氏39 至40 度),比較會讓人感覺倦怠,全身無力,想休息睡覺,甚至引起頭痛、喉嚨痛、肌肉痠痛等;感冒則通常體溫比較不高,精神活動力影響較小,多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
◆如何施打流感疫苗?
Q:其他的疫苗都不用每年接種,為何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呢?
A:流感每年流行的病毒株是不同的,所以每年都必須根據當年度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更新之病毒株來製作疫苗,重新施打。
Q:孩子有感冒症狀,是否要等感冒痊癒才能打流感疫苗?
A:輕微的感冒症狀都不應影響疫苗接種,除非有高燒不適,否則應可以正常接種流感疫苗。
Q:打流感疫苗的副作用好像很嚴重?
A:流感疫苗大多數的副作用是局部痠痛,有時會有類似得到流感的症狀,如疲倦或發燒。嚴重副作用如立即性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若不幸發生,通常會在接種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症狀,但機率極低。其他曾被零星報告過之不良事件,包括神經系統症狀與血液系統症狀等,少有確切統計數據證明與接種流感疫苗有關(可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衛教網頁)。
Q:哪些人不適合打流感疫苗呢?
A:目前已知對「蛋」有過敏者、對疫苗的成份有過敏者、以及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建議不適合打流感疫苗。
◆正確服用克流感藥物
Q:萬一得到流感,是不是一定要服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如克流感等?
A:服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如克流感)可縮短病程時間,但是也常有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若非高危險族群,一般來說只要多喝水、多休息,也都可恢復健康。不過如果越來越多人得到流感,以公衛觀點來看,服用克流感理論上可以減少流感疫情的擴散。
雖然流感流行期間傳染力很強,還好大部分感染流感的孩童多屬輕症,家長們也不用太擔心。維持健康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病毒入侵的重要法則;萬一有流感症狀,請立即就醫,尋求進一步診治,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腸病毒防治攻略
文 陳世翔、郭貞孍
大多數的家長們只要聽到「腸病毒」這三個字,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不但聞之色變,同時腦海中也會浮現百萬個問號。這個疾病很常見,大部分的小朋友好像都曾經得過腸病毒,但是——每個人都會得到腸病毒嗎?萬一得到腸病毒重症好像都很可怕,一定會有生命危險嗎?
《人體大遊歷3:腸病毒大進擊》的出版,讓父母和孩子可以透過活潑生動的漫畫式圖文書,從輕鬆有趣的閱讀過程,認識腸病毒,並建立正確的保健常識與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誰會得到腸病毒?
Q:什麼是腸病毒?
A: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一種腸病毒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共有數十種以上。
Q: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A:腸病毒可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因此在家庭中或安親班、學校等處最容易傳播。
Q:是不是只有小朋友會得到腸病毒呢?
A:無論大人、小朋友都有可能會得到腸病毒感染。一般而言,大人感染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感冒症狀,容易被忽略。
◆腸病毒症狀有哪些?
Q:腸病毒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有什麼關係呢?
A:腸病毒感染後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大多數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較常被注意到的是造成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的特徵為發燒、口腔黏膜及舌頭有小水泡或潰瘍,四肢如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會出現皮疹、小水泡或潰瘍。疱疹性咽峽炎的特徵為發燒、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Q:一般的腸病毒跟腸病毒重症有什麼不一樣呢?
A:腸病毒感染後,大多數病童在一定病程後(約7 〜10 天)會自然痊癒,但少數幼童在感染後會併發重症。所有型別的腸病毒中,以腸病毒71 型是最容易引起重症的。所以若出現以下徵兆,需提高警覺可能會併發腸病毒重症:
(1)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2)肌躍型抽搐(睡著時,反覆出現類似受到驚嚇般的全身肌肉收縮)。
(3)持續嘔吐。
(4)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
◆腸病毒治療有特效藥嗎?
Q:腸病毒有沒有特效藥呢?
A:腸病毒目前並沒有特效藥,主要的治療是支持性療法:如退燒、止痛,若有脫水現象需打點滴等,絕大多數病童會7 〜10 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病童會併發重症。
Q:得到腸病毒後就有免疫力了嗎?
A:得到腸病毒後,會對該型別的腸病毒產生免疫力,但腸病毒有數十種以上的型別,因此還是有可能會得到其他型別的腸病毒感染。
◆如何照顧腸病毒患者?
Q:家裡小朋友得到腸病毒要不要上學呢?
A:安親班、學校等是最容易傳播腸病毒感染的地方,因此衛生福利部建議當家裡的小朋友得到腸病毒感染,應以發病日算起,請假在家休息7 天為原則,以減低傳染的機會。
Q: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嗎?
A:吃冰或食用冰涼的食物,主要是緩解腸病毒感染後引起的口腔黏膜或舌頭潰瘍等不舒服症狀,並且補充水分,但無法治療腸病毒感染。
Q:小朋友得到腸病毒不吃不喝怎麼辦?
A: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因口腔黏膜或舌頭潰瘍導致疼痛而不敢吞嚥,或是因為反覆發燒而造成小朋友食慾大幅下降,甚至不吃不喝。除了服用症狀治療藥物(如止痛、退燒藥水)外,可嘗試讓小朋友含小冰塊或是吃冰淇淋、布丁來緩解口腔疼痛。水分補充以冷水為主,可緩解疼痛並可避免脫水。固體食物則盡量以容易咀嚼的食物為主。
要是早一點知道KHPO就好了
文/呂紹睿
其實,我並不喜歡「全臺最難掛號的醫師」這個媒體冠上的光環。看著等待我為他們動手術的病人要預排到兩年後,憂喜參半的矛盾如同徐行的火車,一站接著一站,與病人同樣在七百多個等待的日子裡過過停停地煎熬著。而這「心之列車」翻山越嶺地開著開著,不知不覺開回了西元1999 年的春天……
那一年,為期一週的瑞士伯恩大學附設醫院觀摩學習結束後,在前往德國途中,靈感隨著穿越巴伐利亞黑森林的火車奔馳;窗外遼闊的風景一幕幕倒退,筆尖卻馬不停蹄地在稿紙上向前,遠方有太多「骨性膝關節炎」的寶藏,等候我去探索,這一轉身投入,就是二十個年頭。
二十年初心不變,全憑堅貞一念。「心之列車」頂著矛盾的光環,以「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作為加油補給的堡壘,繼續在時而風光明媚,時而陰雨綿綿的憂喜交加中前行。喜的是,有越來越多膝痛患者懂得選用「膝關節健康促進專案(Knee HealthPromotion Option,簡稱KHPO)」積極治療;但是罹患「骨性膝關節炎」(俗稱「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仍然持續增加,手術預約排程甚至超過兩年,治療時機會不會因此延宕?會不會造成更多無法挽回的遺憾?是憂。
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每每在手術室裡看著不同病程階段、不同磨損程度的膝關節軟骨,尤其是已經拖延到必須置換人工關節的,心中的惋惜和感慨簡直比手中的電動骨鋸還要沉重──「要是病人早一點知道 KHPO 就好了……!」
「要是早一點知道 KHPO」,許多必須接受「精準人工關節置換」的病人,病情或許不會惡化至此;「要是早一點知道 KHPO」,還能接受「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的病人,就有更多機會讓軟骨再生;至於膝蓋健康的人,「要是早一點知道 KHPO」,當然就能用「智慧護膝保健」防患於未然了!
就這樣,「要是早一點知道KHPO」,這幾個字成了我心頭的緊箍咒,時時催促我:KHPO 的推廣工作不能再蹉跎!
不如寫一本童書吧!
然而,身為一名主張非主流治療方式的孤鳥醫師,該如何把獨創的「KHPO」傳達給群眾?既然種種臨床證據都顯示──「骨性膝關節炎」是一種疾病,不是自然老化現象,而且軟骨確實能夠再生──但是該怎麼讓社會大眾知道呢?膝關節已經出問題的人,有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依循正確的觀念治療和保養?我們都知道要提醒孩子注意牙齒和視力的保健,是不是也應該教導他們護膝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要成為無畏風雨的大樹,根基必得穩固。同樣地,如果「預防」是推廣KHPO 理念的最高境界,讓孩子知道如何保健膝關節,就是首要之務。
於是,「寫一本童書」像一顆小小的種子,悄悄在心田著了根、發了芽。去年春,透過膝友熱心推薦,幸蒙小魯文化認同支持,歷經四時耕耘,《Dr. Knee 的希望花園──60 °的祕密》,終於抽枝展葉,開花結果。
這座希望花園用生動細緻的圖畫布置出一片美麗天地,膝關節事件簿是祖孫享受故事樂趣的好角落;Dr. Knee 深入淺出的解膝(析),是寶貴的知識庫;而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尋找謎底的「親子關膝(係)」,更讓全家攜手護膝零距離。當然,無論如何請務必要找到「60 °的祕密」在哪裡。
依然追尋的「上醫治未病」……
我是 Dr. Knee。謝謝你帶著好奇心認真地打開這本書,毫不計較耽擱家事、散步或遊戲,陪著我一步步走到這裡,也彷彿走進了我在竹東小鎮度過的童年……
我的父親在鎮上開設內科診所,經常利用午飯後到下午看診前的休息時間,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出診。還記得,四、五歲的我每當看到父親提起「往診包」,一定緊跟在後,讓他抱我上摩托車,後座載著藥劑生,一車三人趕往病人家中。
迎面而來的風,吹得我頭髮直往後飛,眼睛也瞇成了一條線,或坐或站在父親前方、雙手扶著照後鏡的我,總是挺直腰桿,把自己想像成即將出征去對抗病魔的勇士。直到長大行醫,才漸漸明白,那風中有醫師的責任和使命,是父親畢生力行的「視病如親」,也是我至今依然追尋的「上醫治未病」……
二十年前,我跟其他骨科醫師一樣,習慣跟病人說:「等到膝蓋完全壞了,再來找我換人工關節。」現在,終於可以在病人回診時,對照術前術後的X 光片,充滿信心地對病人說:「不用擔心,只要好好保健,軟骨會逐漸再生修復的。」
我更衷心期盼──未來,不再感嘆:「要是病人早一點知道KHPO 就好了……!」
各方推薦
感謝(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英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署長
何志韶 臺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 監事會召集人
李伯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署長
李若梅 資深金鐘獎廣播人╱國語日報成人正音班老師
林俊龍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執行長
邱泰源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立法委員
施振榮 宏碁集團 創辦人╱智榮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郝鳳鳴 國立中正大學 副校長╱中正大學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 主任
徐耀昌 苗栗縣 縣長
陳木榮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宥達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張 琪 「群星會」娃娃歌后╱「藍迪兒童之家」助養發起人
賀陳弘 國立清華大學 校長
黃筱茵 兒童文學工作者
賴正鎰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 理事長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好書大家讀」選書
★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 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
★ 臺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