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分享商品: Share on Google+

Ik woon in twee huizen

我有兩個家(三版)

書籍編號:APT98R 賣場編號:002027
作者: 瑪莉安.德.史梅特
繪者: 妮可.塔斯瑪 
譯者: 鄭如瑤 
頁數: 36頁
適讀年齡: 4~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1日
ISBN: 978-626-7350-17-1
開本: 12開(21.5×25.4cm)
裝訂: 精裝
定價: $350
優惠價:
298
數量:
商品介紹
序/導讀
延伸閱讀
得獎紀錄
使用心得
發表書評
 
內容簡介
 
  我是妮娜,我有兩個家。
  爸爸住一個家,媽媽住一個家。
  我住在兩個家,有時候和爸爸住,有時候和媽媽住。
 
  在這本可愛的繪本中,作家瑪莉安以簡潔的文字,說出孩子面對父母離異的心情,畫家妮可則以溫暖的畫風,呼應故事帶給孩子正向思考的態度。
 
【本書關鍵字】
 
親情、離婚、單親家庭、生命教育、正向思考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4~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 透過淺顯易懂的故事,帶出父母離異事件
  父母的離異想必會對習慣於接受雙親的愛護下成長的孩子們,帶來不適應與衝擊,甚至是反抗。作者藉由簡單的語句帶過父母離異的原因,著重於離異後孩子與雙親分別的互動模式。
 
  1. 讓孩子認知不同的家庭型態,學習正向思考
  雖然父母不再住在一起,孩子也分別住在兩個不同的家,但雙親給予孩子的愛不會比以往還少,甚至意外地還有雙倍的幸福,從中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愛。
 
  1. 以溫暖的畫風,陪伴有著相同經歷的孩子與家庭
  繪者用厚實的色彩,將孩子與父母的羈絆緊緊牽連在一起。雖然分開,卻又沒有分開,溫暖的故事治癒了擁有相同經歷的孩子與家庭。

作者簡介
 
瑪莉安.德.史梅特 (Marian De Smet)
  一九七六年生於比利時,畢業於哈瑟爾特藝術學院(Art Academy of Hasselt),主修音樂與藝術。曾獲二○一○年弗蘭德倫幼兒園一等獎、荷蘭青年文學獎、二○一九年二月「本月山貓獎」。
  二○○一年出版第一本繪本《Op slot》,二○○八年出版第一本青少年小說《De woorden van zijn vingers》,目前仍持續寫作並出版書籍。
  作者曾說她與孩子們的相處,是創作上最大的靈感來源。
 
繪者簡介
 
妮可.塔斯瑪(Nynke Talsma)
  一九七五年生於荷蘭,畢業於荷蘭康本市的藝術學院(Art Academy in Kampen)。自一九九九年起,她便開始為許多書繪製插圖和封面。她常用的繪圖媒材是水彩、毛筆和墨、鉛筆、油畫,有時也使用刻版壓印。作品有《Mama, wist je dat?》、《Heks Kweetetal》、《Mijn broer, de nieuwe en ik》、《Emma op de erwt》等等。
 
譯者簡介
 
鄭如瑤
  畢業於淡江大學俄文系,輔修法文。英國新堡大學博物館學碩士。

 
內文試閱



我是妮娜,
我有兩個家。
爸爸住一個家,
媽媽住一個家。
我住在兩個家,
有時候和媽媽住,
有時候和爸爸住。




一天,
爸爸和媽媽都覺得
一個家太小了,
所以他們需要兩個家,
一個家給爸爸住,
一個家給媽媽住,
兩個家給我住。




爸爸坐在沙發上,
我把毯子丟到他的頭上,
現在他當鬼了,
「救命啊!」我大叫,
然後跑開了。
爸爸嗚嗚的哭了,
雖然聽起來不可怕,
可是也不好玩,
他看起來像個傷心鬼。
導讀
有愛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文/台灣閱讀協會理事、德育護理健康學院幼保系副教授  陳姣伶
 
  「家」是兩情相悅進而婚配所建立的生活單位,所以婚姻中誕生的新生命總被稱之為「愛的結晶」,而「家」就是支持這個生命成長發育的溫床和安全堡壘。尤其對不了解成人事的孩子來說,家是天地、父母是靠山,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如果有一天這個堡壘裂解、崩塌了,該怎麼辦?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西元2011~2020年)顯示,臺灣近十年的離婚率皆在2.2%以上,每年約有五萬對夫妻離婚,其中半數以上婚齡未滿十年,意即許多「愛的結晶」尚在年幼階段就必須面臨父母不再相愛的現實,並可能因處在雙親互動衝突的家庭風暴下而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進而陷入害怕分離、擔心不被愛的角色困境中,如同《我有兩個家》的主角妮娜一樣。

  妮娜的爸爸、媽媽原是一對相愛的夫妻,他們的家庭曾經幸福快樂、充滿歡笑,但隨著夫妻感情生變,吵架成了日常,最終走上分開一途,妮娜也被迫成為跨足兩個單親家庭的成員。書中的妮娜用第一人稱向讀者述說她的故事和心境,沒有慷慨激昂的語詞或撕心裂肺的情緒,只是淡然平穩的描述著她和家人經歷相聚、衝突、分離的心路歷程,如「媽媽只和外公說話」、「爸爸看起來像個傷心鬼」、「當我和媽媽住在一起,我會想爸爸」等。

  這些看似雲淡風輕的文字,搭配著圖畫中媽媽和外公說話時鬱鬱寡歡的表情、爸爸頭上蓋著毯子看似哀傷的身影、妮娜坐在樹上遙望另一個家的孤寂眼神,圖文的相互交織點滴流瀉孩子心中深沉的無助與憂傷。那是妮娜的悲,也是許多面臨相同處境的孩子難以說出口的痛。

  所幸,好的故事文本並不僅止於引發閱讀者的共鳴,達到獲得認同和被理解的目的而已,更重要的是,帶領有著同樣困境的讀者找到情緒的出口和問題的解方。妮娜告訴我們,從本來是三人相互關愛的一個家,變成父母各自愛她的兩個家,這過程就像經歷一場狂風暴雨,恐懼、擔憂、孤獨或許是必然,然而風雨過後,也會迎來陽光和美麗的彩虹。

  離異的父母和妮娜一樣,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沉澱情緒和傷痛、去重新定位彼此的角色關係,但他們對孩子的愛並沒有減少或消失,只是體現的方式會隨著關係和處境的變化而與過去有所不同,故與其沉陷在父母不再相愛的苦痛中,不如好好享受被兩個家所愛的雙倍幸福。因為愛是家的必要條件,有愛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延伸閱讀
 
《因為媽咪愛你!》https://www.tienwei.com.tw/product/detail1046
《因為爹地愛你!》(二版)https://www.tienwei.com.tw/product/detail2129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優良圖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動計畫」推薦選書入選
★心閱讀「共創心理韌性新世代」
問與答
評論內容:
(使用評論前請先登入)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相關商品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