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書系分類

瀏覽紀錄X 全部清除

    
分享商品: Share on Google+

深入教學現場

書籍編號:BGT055 賣場編號:000235
作者: 吳英長等
適讀年齡: 18歲以上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8日 初版
ISBN: 978-957-490-393-1
開本: 特16開(17×23cm)
裝訂: 平裝
定價: $290
優惠價:
247
數量:
商品介紹
序/導讀
目錄
延伸閱讀
使用心得
發表書評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臺灣教育家吳英長教授,留給教育界最實用的專家教師養成指南!
◎深入剖析三十個教學現場,展現教師專業自主的必讀書籍。

本書收錄臺灣教育家吳英長教授及其學生所撰寫的三十個教學案例,每個案例包含教學現場敘述、教師內在省思與第三者評論三個部分,以教學案例的形式與讀者分享、省思與互動,並在每個案例後面親自詮釋、評論,融貫深厚的理論與實務基礎,剖析教學案例出神入化,教學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皆能從中獲得深刻啟發。

本書是吳教授多年教學、研究的成果結晶,期盼藉由此書協助每位教師提升專業、展現自信,成為專業自主的專家教師,向社會大眾展現教師專業面貌。此書也見證吳教授三十年如一日的春風化雨,以及這段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交流回饋的動人情誼。


主要作者

吳英長(1948-2006)

臺灣教育家,生於雲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曾任教花蓮縣花崗國中與壽豐國中、屏東師專。在臺東師專(今臺東大學)服務近三十年,開設過的課程中最具特色的為「教與學的心理學基礎」、「社會領域教材教法」及「教育實習」,內容豐富有料、上課幽默風趣,且願意花時間與學生討論,令人如沐春風,指導過的學生任教於全省各地。本書收錄臺灣教育家吳英長教授及其學生所撰寫的三十個教學案例,每個案例包含教學現場敘述、教師內在省思與第三者評論三個部分,以教學案例的形式與讀者分享、省思與互動,並在每個案例後面親自詮釋、評論,融貫深厚的理論與實務基礎,剖析教學案例出神入化,教學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皆能從中獲得深刻啟發。

本書是吳教授多年教學、研究的成果結晶,期盼藉由此書協助每位教師提升專業、展現自信,成為專業自主的專家教師,向社會大眾展現教師專業面貌。此書也見證吳教授三十年如一日的春風化雨,以及這段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交流回饋的動人情誼。
作者序

寫在這個專欄前
教學案例聯結理論實務,呈現教師專業自主面貌
文/吳英長



今年(編按:2002年)九二八第一線教師的大遊行,的確讓社會大眾看到他們並不是沉默的大多數。不過激情之後,很多社會人士仍然質疑他們的專業角色,我們也認為教師只有回到教室現場,向社會大眾呈現他們的專業面貌,才是正途。所以,在「國民教育版」上,我們開闢了教學案例這樣一個專欄,希望藉著這塊園地,為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出令人信服的聲音!


教學案例不但讓教師可以進入「教材現場感」,回到教材所描繪的世界中,重新審視與體驗,也讓教師可以重返「教室現場」,尋找前人走過的腳印。這是任何教師夢寐以求,既篤定又踏實的感覺。所以教學案例這個專欄,準備為讀者提供三方面的訊息:教室現場發生的事(案例本身),教師背後的思考與信念(撰寫者的反省),及如何闡釋和使用案例(第三者的評論)。


案例是一項有利的教學工具。好的「教學案例」提供足夠的訊息,能夠引發多層次的討論和行動,教導學習者批判分析,以及仔細規劃行動的技巧。做為教學用的案例,是特別為訓練教師而編撰的故事敘述( narrative ),即針對實際發生在某一教室情境內,隨時間而展開的一連串事件,加以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它好比「報導文學」,報導了教師這個人物在教室中碰到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的,甚至進一步寫出教師做決定背後的思考歷程:他為什麼把這個問題看成問題?以及為什麼他會那樣去解決?由此可知,案例包括豐富的情境描述、反映真實事件的故事情節(包含兩難的情境、待解決的問題、危機的處理),以及足夠的相關資訊以供學習者思考及討論。所以這個專欄將介紹如何透過撰寫教學案例,審視個人的教學思考歷程。


案例不只是講一個故事,更重要的,它一定要包含所要傳達的重要概念,或一些教學上的基本問題。教學案例如用來做為小組研討的素材,教學者必須找出案例的結構,及其所包含的重要概念,然後根據結構和概念提出可供討論的問題。在這個專欄,我們會以實例介紹如何進行討論的細節。


案例也提供了一個可供模仿的對象,我們發現在實習教師的行為倉庫中,如果沒有儲存專家教師的行為表現,他雖然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卻無法在實際情境適當的表達。例如實習生即使翻遍「老師怎樣跟學生說話」的相關參考書籍,也知道怎樣說比較好,但是真正面對學生時卻無法說出來,或說了卻沒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見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美意還要有實際行動的力量來推動。所以這個專欄也會介紹如何模仿專家教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這樣說過。因此專欄所提供的案例,不會只報喜不報憂,它也會提供教師沒有處理好的例子,甚至刊出負面的案例。我們認為教師其實不必諱言自己的弱點,當然我們也不是要打擊第一線老師的士氣,因為在某種意義之下,他們也是受害者。不過,我們也不想為線上老師的粗言劣語開罪。傷害已然造成,就讓我們在這個專欄上做些亡羊補牢的功課吧!我們相信,教師如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們就必須深入探討案例中的教師,其處理問題的思考歷程及影響思考的背後信念,再進一步回到自己身上,反省自己的信念及檢視自己的盲點。只有這樣把教師思考還原到現場當下,才能建立第一線教師的專業尊嚴。


案例是要實際去操作的,使用案例不但可以「談」教學,更可以「做」教學。我們認為師資培育的課程除了傳授理論性的知識,還要提供符合實務的案例知識。案例知識是專家教師從教室現場中累積起來的實務理論,這樣的實務知識對教師的現場教學最為有用。因此案例的發展與使用,就成了師資培育的當務之急。

總之,案例不只可以用來討論、進行專業對話,它也提供了一個可供模仿的對象,因此它不僅用來談論、激發教師的專業思考,更可以把它當做劇本演示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透過案例,學習像專家教師一樣的思考和行事(to think or do like a expert teacher)。因此,這個專欄除了介紹如何討論案例及如何模仿案例之外,我們也會談論如何撰寫案例及累積案例。
歡迎你一起加入撰寫案例、討論案例的行列!


 
教學案例的由來

師資培育課程重視教學案例的探討,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發現教室情境不確定的特性;二是借鏡自醫學、商業及法律的他山之石。教育研究者根據長期對教室情境的觀察,發現教室是一集體情境,教學是針對一班學生,而非僅僅師生一對一的互動,由此歸納出教室情境具有下列六種特性:多面性、同時性、立即性、不可預測性、公開性與歷史性。也就是說,教室裡所進行的活動複雜多樣,又同時發生,讓人無法兼顧;教師根本很難停下來思索,而必須立即做出反應,因此常常覺得難以預知事件進行的方向;又師生相處日久,一些常規或處理事情的模式,都有前因後果的關聯。


面對如此複雜且不確定的教室情境,教師能夠做出好的決定,其所依賴的就是已有的教學案例。這種強調案例知識的重要性,是取自已有相當專業水準的學科,如醫科、商科和法科的專業訓練課程。美國史丹福大學「教學知識成長」研究計畫主持人薛爾曼(L.Shulman)認為教育若要成為專業,必須先借重他山之石。哈佛醫學院從1987年開始的新制課程,就是打破傳統學習程序:先唸完解剖、病理等基礎課程,再進入內科、外科等臨床科目;教學則採用小組討論,以一個病例為中心,逐漸整合兩類知識。因此案例的探討便成了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哈佛企管研究的教學模式也很類似,上課前學生先各自研讀、分析,把實際存在公司的事件寫成案例,然後在約七位成員的小組研討時間,發表自己的研讀結果,提出案例的問題點及其解決方案。


在以教學案例為中心的小組研討中,未來的教師是主動在學習,他因而學會如何思考,擁有一種能終生享用的能力。換句話說,教師學到面對問題的一套系統化思考方法,從有關聯的環境、背景及影響開始研判,到形成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法的擬定,及解決方法的評估。除此之外,教師由於不同觀點的衝擊,他也會回頭來檢核自己沉澱已久的教學理念,而增加對問題的敏感度。同時透過對案例的研討,教師逐漸形成談論共同問題的教學文化,而爭論案例所累積的經驗,更可以展現出專業的自信。
 
 
 
 
 
名家推薦(照姓氏筆畫排序)

邢小萍 臺北市新生國民小學校長

江福佑 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沈羿成 苗栗縣課程督學

林文虎 臺北市家長成長協會創會理事長

洪文瓊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退休副教授

柯華葳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

高明美 兒童文學工作者

唐忠義 高雄市竹滬國小校長(曾榮獲104年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

陳雅鈴 國立臺東大學附小教師 

高敬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退休教授

張民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組長

楊茂秀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董事長

溫美玉 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師

劉唯玉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藍孟祥 曾任臺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講師

 

名家推薦文(照姓氏筆畫排序)

新北市板橋區板橋國小閱讀推動教師/江福祐

    在念臺東師範學院的時期,總是流傳著一句話,「沒修過吳英長老師的課,等於沒念過東師。」當初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們,總是以為沒有那麼誇張吧!但是畢業後,面對真實的教學現場,面對各種學生學習的狀況,我們終於逐漸了解、相信,修過吳英長老師的課,我們才知道什麼是「教學」,也才知道「教學」是怎麼一回事,也才慶幸當年修過吳英長老師的課,才不至於迷失在如萬花筒般的教學現場。雖然吳英長老師離開了我們,但是「典型在夙昔」,相信他在許多學生的心目中,永遠都是站在「典範」的位置。

 
〈先行者的磬鐸之聲〉

臺北市家長成長協會創會理事長/林文虎

    或許,打從一開始「教育」就不是為每個孩子設計的。不是人人有機會受教育的那個時期,這樣的說法是事實,也不算犯錯。時至教育發達的今天,「教育」就該是為每個孩子設計的。可是這個時代的學校教室外還裝著一張張大大的篩網,一年一年的篩去多半「學不好」的孩,這道理就很難說得通了。更說不通的是:教學正是要教「不會」的孩子,所以這群課堂裡的「客人」不正是教室裡真正的主人嗎?

 無奈,幾十年來臺灣的教學現場極少為這些孩子開發合適的教學方法。就算教育翻了好多轉,教學也改變了好多年,而這群教室裡的客人依然還是客人。

      這困境,在八零年代的東臺灣卻出現了難得的轉機!十餘年前我在教育電臺主持節目,循著國語日報上的專文去訪問吳英長老師。事後更持續一段時間的互動,稍稍了解吳老師長期在花東教學現場蹲點陪伴的工作。原來,竟然有人用盡全力默默的彌補臺灣教育這一大塊缺漏的版圖。

    這十餘年,我在教育現場奔波時,經常在各種專業分享或會議場合遇到自豪為「吳氏子弟」的優秀教師。他們常說:「是吳老師的學生,就要對得起每一個孩子!」從這些個個都頭角崢嶸的老師口中說出這樣的自許,真讓人驚訝吳老師清淡的身影、低沉的聲音背後竟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專業感召力量。

    近年臺灣教育界充斥喧囂的教學改變與翻轉聲浪,「翻轉」彷彿成了教育界的時髦運動。只是,多數翻轉或改變都無法貼近現場的真實與細膩,更少同理孩子的學習困難。所以,許多備課、觀課或教學花樣還是表演多於實用。對照數十年前的吳老師,早在風氣未起之時就已靜默先行,而且在這條孤寂的教學路上一走經年,這先行者的風貌更教人景仰。

今天,能在書中重拾這些撼動人心的磬鐸之聲,能循著這先行者的足跡前進,應是教育人與學生的幸福,或許也是臺灣教育奮起的生機。

    斯人、斯行、斯德,足以讓人低迴不已!


臺東師專77級學生/國立臺東大學附小教師  陳雅鈴

   「實務取向的教學理論」和「多元取材的教材設計」是吳老師教學的最大特色。在統整課程進入教室現場前、在教師專業發展成為勢在必行前、在翻轉教育話題未夯前,吳老師在他的課堂中就以行動帶領我們朝成為一個專業、有尊嚴的國小老師做努力。老師鼓勵我們將教學現場面臨的問題做記錄分析,寫成教學案例成為分享和對話的依據,也期勉我們在教室國王裡進行溫柔的教育革命。

    老師曾說:教學是一種說服!要讓人相信教室現場師生共創的教學快樂和成就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從越來越多的現場教師的案例分享中,我們發現教室國王裡的夢不是夢!透過共同的備課、透過教學的對話,我們共同的教育願景是真實存在,是可被實現的!

    我深深認為「教室願景的畫家、心靈建構的工程師、教室正義的化身、教學美感的創造者、教育改革的前瞻者⋯⋯」這些都不足以完全描繪我們心中的吳老師。邀請您一起從這本書找尋吳老師,一同挖掘一位師父以智慧結晶所轉化成的禮物。更希望這本書,能再次以生命觸動生命,將吳老師的教學觀照帶入彼此的教學中。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退休副教授/洪文瓊

    研究、探討教學案例是近些年國內教育界的小熱門,可是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國內最先倡導且寫用實地實踐的先行者,就是國立臺東大學已故的吳英長教授,這本《深入教學現場》的案例,正是他往生前留給後代教育學子最佳的禮物之一。吳教授引導學生寫就的教學案例,迄今在國內仍是獨樹一格,案例中的「吳老師評論」,尤是吳家獨門功夫,閱讀本書千萬不可忽略此一部分。此外,坊間或網頁較多見的是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案例,吳教授在本書有一大半,倒是特別提供很重要卻又普遍被忽略的非學習領域教學案例,如教師初體驗、班級經營、教師語言、教室人際平衡等案例,這一部分更是本書值得指陳的特色。教學現場的新手、老手,乃至剛要踏入教學現場的生手,如想深化、改善自己的教學,都可透過此書跟吳教授請益。

 
 
〈教學案例—最好的自我增能方式〉

南大附小 溫美玉老師

    臉書上「溫老師備課party」專業社群,受到國小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青睞,主因應該是一大群老師開始將教學前的教材分析、教學過程、班級經營、學生作品以及教學成效與省思,加以消化整理之後,PO在這個平臺提供同行或者有興趣者觀摩學習。這樣的社群不再只是資訊的流通,或者只是公共議題的討論,所以,當想要專業對話與成長的老師或家長都能滿足需求,加上網路具時效與便利性,社群自然而然快速壯大,並且讓「備課party」這名稱真正名符其實,成了線上教學交流與分享的最佳平臺。

    許多人紛紛將此社群視為線上奇蹟,對於我有能力建置並提供這麼強大的教學能量感到不可思議,但,我要說的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溫氏效應」當然也不是偶然發跡,能夠讓這樣的社群持續開展與進步,主要還是我堅持這個社群以「教學案例」分享為主,即使這種PO文通常都不討喜,尤其寫得越清楚越長的文章,按讚率總是遠低於照片的PO文。

    為什麼要堅持成立此社群的理念與初衷?為什麼要將整個教學的發想到實施及省思寫下來?很簡單,因為真正優質的教學者,除有能力發想、策劃與執行,更重要且更具挑戰的是結束後寫下整個教學歷程,包括如何運籌帷幄的軌跡,以及教學過程的思考與決定,也就是俗稱的「後設認知」,唯有將整個教學的「黑森林」化暗為明,自己才可能不需仰賴他人,一路教學就能ㄧ路成長,而且別人也才能從中學習到你的「know how」。

    還記得當年在游泳隊,因為是選手級的訓練與要求,所以,每個動作正確與否關乎成績好壞。此刻,聰明的教練絕不會只是提醒你如何改進動作,他ㄧ定將過程錄下來讓你自己看,不消多少功夫,常常他怎麼糾正都沒有用的細節與毛病,當影片播放出來一覽無遺,當選手的我們,鼻子一摸無話可說,馬上下水趕緊修正去也。

    教學案例有點像是文字錄影機,然,相較於攝影更困難的是,文字記錄得要把所有脈絡與內容重新組織,所以,寫到撞牆不知從何開始或轉彎也是常有的事。最常發生的狀況是,好不容易起了頭,寫呀寫,卻又發現盡頭不知在何處,因此,寫過的老師莫不視此為畏途。然而,明明是場身心靈折磨的痛苦歷程,但,習慣寫下教學案例之後,接下來教學結束之後若不動筆,總會覺得似乎少了什麼,那種心靈空虛莫名的感覺,過來人絕對刻骨銘心,就好像負債累累,欠了一大屁股債,心境上不得安寧,只好又提筆咬牙繼續寫。還好,上帝是公平的,這幾年只要聽進溫老師建議,好好寫上教學案例的老師,這幾年在教學成效上莫不ㄧ飛衝天,除了個人成長速度驚人,也已經快樂且自信的到各校分享教學經驗了。

    溫老師的教學案例能夠一寫超過二十年,當然是受到恩師吳英長老師在臺東師專、師院時的影響。吳老師在世時不僅研究教學案例的敘寫方式,也總是要求學生做這件事,他常說:「醫師、律師請假不是什麼人可以去代班,可是學校卻好像人人都能來代課,那是因為大家認為老師不夠專業。如何建置專業?教學案例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工程。」因為恩師幾十年前的遠見與宏觀,讓我的教學之路上不僅寫出幾百篇的教學案例,也陸續並持續加緊集結出版了數本教學書籍。若說溫老師有任何教學能量與成就,那都是因為吳老師當年的引領入門,還有埋頭教學案例寫作,給自己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進步,所以我得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指的正是教學案例你有沒有認真寫啊!

    這本教學案例書籍的重新出版,將更體現吳英長老師期待一個老師成為專業的信念與具體作為,還有吳老師如何化繁為簡,直擊核心一語中的將偉大的教育理念,透過這些實際在教室發生的故事,娓娓、幽幽地慢慢道來。所以,裏頭的案例不僅有在職老師、校長,還有實習老師精采又真實的故事,每一篇的案例寫作過程,就像一場深刻完整的戲劇拍攝,吳老師不僅在事前討論,寫的過程中也持續和教學者保持對話,最後,再畫龍點睛將非常學術的理論,深入淺出的點評與延伸,使得每一篇案例的可讀性大為提升。相信這本書不僅讓你教學的能力大躍進,還能深植關於優質教育的思維與觸發教學多元面向的思考,您,還等什麼?
目錄

左師序 我從英長身上學到的事/左榕

推薦序 不一樣的臺東—懷念吳英長老師/亮軒

作者序 寫在這個專欄前/吳英長


輯一:新手上路──專家教師的起點

菜鳥老師的第一堂課

*老師也會緊張!/張維珊

*打開故事匣子:新手教師的護身符/郭娉如

我的教學初旅/許家綺

課上不完,怎麼辦?/吳英長

老師,該你換位子啦/吳英長

教室裡的「希望工程」

*健忘的小孩/賴姿玲

*重新尋得希望/李湘霖


輯二:班級經營──教室情緒地圖

老師說話不算話/陳季平

比生氣更重要的事/吳英長

描繪教室的情緒地圖/沈羿成

教室裡的幽默功課/吳英長

師生雙贏總在接納情緒之後/吳英長


輯三:班級經營—教室裡的乾坤

教室裡的推手/沈羿成

處理衝突,與孩子一國/沈羿成

介入教室的爭執/沈羿成

我愛我的教室/沈羿成

扭轉教室的乾坤/吳英長

老師,我要上廁所!/黃景陽

老師的話,唯命是從?

   *餵飽「史努比」/左榕

   *老師不支持,班長難為/吳婉琳

導入增強原理,大家求進步/徐培芳


輯四:人生功課—教室裡的生命習題

作業也是一種人生功課/沈羿成 174

老師的爸爸也賭博/黃靜惠 182

西瓜成熟時/張清斗 192

受傷的天使

  *師生準備好,迎接受傷小天使/吳英長 201

  *開學週的故事/周英嬌 203

教室裡的生命習題/吳英長


輯五:教學策略— 專家教師的錦囊妙計

教室中的兩性翹翹板:以衛生棉教學為例/沈羿成

哪一個數比較大?/沈羿成

我把面積計算變成問題探索了/沈羿成

為什麼要學機率?/吳英長

念小說學數學/吳英長

如何詮釋教材,發展統整課程/吳英長



輯六:案例教學法— 專家教師的主動學習

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嗎?/陳家凌

案例是促進思考或提供典範?/吳英長

我如何利用案例融入教學/邢小萍
延伸閱讀
《溫美玉老師的祕密武器──班級經營與寫作》
http://www.tienwei.com.tw/product/goods_detail.php?goods_id=860
教室high課──班級經營100招
http://www.tienwei.com.tw/product/goods_detail.php?goods_id=995
《好老師在這裡!── 一份教育現場的觀察紀錄》
http://www.tienwei.com.tw/product/goods_detail.php?goods_id=478
《動力老師萬歲!──創造體制內的教育間》
http://www.tienwei.com.tw/product/goods_detail.php?goods_id=547
問與答
評論內容:
(使用評論前請先登入)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相關商品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