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書系分類

瀏覽紀錄X 全部清除

    
分享商品: Share on Google+

The Teacher’s Funeral

走了一位老師之後

書籍編號:BSP543N 賣場編號:002201
作者: 理查.派克(Richard Peck)
譯者: 趙永芬 
頁數: 208頁
適讀年齡: 9~15歲
出版日期: 2025年4月1日
ISBN: 978-626-7467-80-0
開本: 14.8×20.9cm
裝訂: 平裝
定價: $380
優惠價:
323
數量:
商品介紹
序/導讀
目錄
延伸閱讀
書評
得獎紀錄
使用心得
發表書評
 
內容簡介

◎當代詮釋「適性教育」、「核心素養」之文學代表作!
 
    好教師憑藉的不是優秀的教學技巧,而是如善變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技法,調出濃淡的色彩來彩繪學生的學習生活。
   擋在羅素與他的夢想之間只有一樣東西——學校。如今他的老師死了,學校是否即將關閉?
 不,一位新老師即將到來,這是羅素最恐怖的惡夢。
 這位教師正是羅素的姐姐——恬西,面對這一群巴不得學校關門的學生們,恬西毫無畏懼的召喚這群「牛群」鑽進知識的飼料槽裡進食,就連那拒學的小馬褲波樂也不放棄……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鄉村小學校,在嚴厲的巴老師過世以後,洪米尼山脈學校卻還是經營下去了,羅素有個祕密的計畫,但他的計畫卻即將被打亂;亂七八糟的塔爾家竟然出現自願上學的格倫;還有頭一次上學的小馬褲和永遠跟不上進度的盧利,在代課老師出現以後,洪米尼山脈學校有了極大的改變。
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第一人稱角度書寫學生痛恨學校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發人深省。能從中看見值得探討的師生互動與角色定位。
 
【本書關鍵字】

 
師生關係、適性教育、核心素養、自我成長、生命教育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11歲以上
 
【本書特色】

 
1.引導教師、家長開啟孩子「適性發展」之兒童文學佳作

    透過小說主角恬西的故事,定能引導教師、家長了解如何開啟孩子「適性發展」,發掘孩子內在的潛能。

2.幫助孩子透過小說閱讀,明瞭教師、家長對於教育的用心

    對於孩子而言,閱讀此書,得以明瞭老師、父母親對於自己在求學及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栽培與用心,換位思考,從中獲取成長的養分。


 
查.派克Richard Peck (1934~2018)

   一九三四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中部小鎮,一九五六年於美國德堡大學獲得英語學士學位,一九五九年於伊利諾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攻讀碩士期間,同時教授國中與高中英語,直到一九七一年辭去教職,將教育現場看到的事物轉化為文字,專心為青少年筆耕,創作超過三十餘本。被華盛頓郵報稱譽為:「美國最活躍的青少年讀物作家」。
 
譯者簡介

 
趙永芬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及東海外文系,任教於中國科技大學近三十年,目前專事翻譯。從小愛讀小說,長大後愛上小說翻譯。譯有《最後一位說書人》、《銀劍》、《黑鳥湖畔的女巫》、《洞》、《爛泥怪》、《風之王》等(以上皆為小魯文化出版)。

導讀
 
教師,堅持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希望工程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廖淑霞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道出了在這混沌世界中堅持的人生態度,也闡釋了生命價值的體現,這種積極自我實現與成就他人的人生觀,何嘗不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嗎?
    社會資源的不均,讓有些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機會;教育政策的傾斜,讓孩子內在的潛能無所發揮;家庭功能的失調,讓孩子身心破損無力承受……唯有寄託於信仰與生命中的貴人,才能依靠著這抹微光勇敢前行,而代課教師「恬西」就是印第安那州最偏遠、最蠻荒的洪米尼山脈學校孩子們的那道光。
    這本少年小說的開頭,以反諷口吻宣布了學校急需一位老師的訊息︰「如果你的老師非死不可的話,八月倒是一年當中挺不錯的時候。」若巴老師死而復生,聽聞學生得知他的死訊卻視同天籟和奇蹟,應是為人師表者最深的悲哀。巴老師之死成了恬西踏入教職的契機︰董事會在貪便宜的心態下,高中肄業的恬西成為弟弟羅素與羅伊的教師。但是迎向恬西的教途不是一條康莊大道,而是一樁樁無窮無盡的麻煩,她唯一憑藉的是對教育的熱情與使命。

◆開啟浩瀚視野的明窗

    初為人師的恬西,首先浮現在她眼前的是學生數不足的難題,這道難題在十幾年前的印第安那州,關鍵因素來自於教育的不普及與未受重視;對於現今的臺灣教育現場,它依然是各級學校的噩夢,但關鍵因素卻來自於少子化的浪潮。為了「招生」她深入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塔爾家,在寂寞石子路上的塔爾家,是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家族,被學校教育排除在外,貧窮與文盲讓他們落入底層命運的惡性循環中,因恬西的「引力」讓二十歲的格倫重返校園,藉由教育開啟了視野並翻轉了自己的人生。羅素一心想輟學到達科塔州的農場打工,身為教師與姐姐的恬西,想方設法地阻止他成行,嚴格監督他的學習課程以通過畢業考,好繼續下一個高中階段的學習課程,為自己的弟弟羅伊樹立起學習的榜樣,因為恬西曾說︰「你逃過的每一件事,都將成為羅伊的負擔,你犯的每一項過錯,都將成為他的藉口。」因恬西的「逼迫」,這群洪米尼山脈的「牛群」才有機會邁向外面的世界——到東部繁榮的城市尋找他們的未來與財富。

◆發掘內在潛能的伯樂

    雖然面對這群巴不得學校關門的學生,恬西依然毫無畏懼的——召喚這群「牛群」鑽進知識__的飼料槽裡進食,就連那拒學的小馬褲波樂也不放棄,因為好教師憑藉的不是優秀的教學技巧,而是如善變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技法,調出濃淡的色彩來彩繪學生的學習生活。
    在騷動的教室中,恬西靈機一動地給予波樂擔任「小老師」的重責,讓波樂在受重視之下止住了哭泣,甚至在教室中安靜地待下來了。而分組競賽式的「拼字」課程,結合字典的查詢,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學生就在半推半就中開啟了語文基礎的學習。一張蒙哥馬利公司的商品目錄展開了學生們的「地理課」,讓學生在地圖上跑遍美國的每一州,走訪一個又一個的首府,藉由運費的計算將課程與生活實用知識連結,這不就是新課綱強調學生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核心素養」。
    在縣教育局進行課程成效訪視時,當督學對小馬褲提前學習乘法表提出質疑時,恬西卻以不卑不亢的語氣回覆︰「我來這兒教她學習而不是限制她。她是班上最聰明的學生,別人學什麼她樣樣一學就會。」因為在她眼中,教師就該是發掘學生內在潛能的伯樂,就如愛爾蘭詩人葉慈所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一把熱愛學習、主動探索知識之火。一○八新課綱實施以來,「適性揚才」口號呼得震天價響,但早在之前理查.派克《走了一位老師之後》的書中,恬西早已實踐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承載墜落心靈的基石

    恬西的教學生涯因這群不安分的學生,每天充滿了挑戰與狀況。堅決拒絕姐姐恬西成為自己的老師的羅素和羅伊,送給恬西的「見面禮」竟是破壞上課鐘與燒毀男廁,忐忑不安的兄弟倆一直陷在東窗事發的恐懼中,知情的恬西竟然沒有選擇向父親告狀,而是要求兄弟倆與共犯查理「恢復原狀」,以及為學校勞動學習負起責任,因為恬西理解他們害怕被指控為縱火犯那股沉重的悔意。
    一隻豬鼻子蛇的惡作劇嚇哭了馬褲,我們看到恬西忍住內心對蛇的恐懼,急中生智地藉羅斯福家飼養寵物的故事吸引小馬褲的注意力︰「猜猜看羅斯福總統的女兒愛麗絲的寵物是什麼」,再借重迷你的襪帶蛇卸下小馬褲的心結︰「愛麗絲最愛的寵物是一隻小小的綠色襪帶蛇就養在她的手提包裡」,讓孩子看到蛇的醜陋也看到蛇的脆弱,且正視孩子的恐懼並包容她的情緒。
    「Huebner認為,教師應該聽得到多元的呼喚:兒童的呼喚,知識的呼喚,制度的呼喚。教師要仔細聆聽,才能回應:用愛來回應兒童的呼喚;用真理來回應知識的呼喚;用正義來回應制度的呼喚」 (引自歐用生著《課程語錄》)。一個懂得重視孩子情緒的教師,才能傾聽孩子內在的恐懼,並承載孩子的傷痛,堅強地成為孩子再次勇敢站立起來的基石。
    泰戈爾的詩︰「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讓教師角色成為志業而非職業,如恬西般成為開啟浩瀚視野的明窗,發掘內在潛能的伯樂,更是承載墜落心靈的基石。
 
內文試閱
1 八月
 
  如果你的老師非死不可的話,八月倒是一年當中挺不錯的時候。你知道的,八月開始長出玉米,番茄也漸漸成熟,紅花草的花朵四處盛開。傍晚變得比較短了,那是個警訊。你好想把每天都過它個兩次,因為到了月底,你就得蹲回學校的牢籠裡去了。
  然後,巴老師卻死翹翹了。這簡直是個奇蹟,不過她應該也都四十歲了。你真該看我弟羅伊的表情,活像是聽見了天籟似的。那年夏天他才十歲,比我更願意相信奇蹟。
  你也不能說巴老師仍然處於盛年。她一隻耳朵重聽,八成是讓她自己的尖叫給叫半聾的;抽我們鞭子的時候也已經力不從心。她打人慣用左手,可是左手肘患關節炎,因此雖然照樣痛打我們,力道早已不夠嚇人。
  春天的時候,有一回為了什麼小違規,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她把雷斯特.柯里叫到前面去,於是他拿了本書去趴在她膝蓋上讀著,一邊任她狠打他的屁股。
  所以說到底,假如你聽不見,也不能打人,這麼教書還不如死掉算了。我就是這麼看的。
  反正總是有人在談論,說什麼乾脆把洪米尼山脈學校關掉算了。如今我和羅伊發現它的末日已經不遠,我們又滿心期盼。都到了這時候,想再找一位老師到我們這種地方來,當然是太遲了。
  洪米尼山脈學校位於印第安那州最偏遠、最蠻荒的角落,不過是一個落後、一成不變、只有一間教室的鄉下學校。他們也承認,單單為了我們幾個小蘿蔔頭辦間學校,實在很划不來。
爸爸是學校的董事之一。我和羅伊希望鼓動他把學校關了,把所有正規教育通通趕出我們帕基縣。一是因為我今年都十五歲了,卻還沒有通過八年級的畢業考試。況且我還有一個夢想,而學校只會擋我的路。
「羅素,他們會不會給巴老師辦葬禮啊?」羅伊抬頭望著我,很想知道。
「那是當然啦,」我說:「你以為他們會拿她去餵豬嗎?」
我明白羅伊是怎麼想的。普通人是有葬禮,可是巴小姐是個老師。至於葬禮,天氣那麼熱,庄稼還長在土裡,地面乾巴巴的,市集也過了。「大家還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嗎?」我說:「一定都會出席的。」
    「他們還是來的好,」羅伊憂心地說:「她搞不好會從棺材裡坐起來點名呢!」
 
16 兩個奇蹟和一個寬恕
 
不到九點鐘,奇蹟出現了。學生們陸續到校,發現恬西有如身處煤礦坑的模樣,大夥立刻動手清掃起來,即便是珍珠也沾上一點黑灰。小馬褲捲起她的小袖子撣去講桌上的煤灰。查理看見格倫可憐的處境並不覺得傷心,不過他還是把暖爐重新裝好。當然,我和格倫一人抵十人用,掃啊、擦啊、接好通風管掛上,像蜜蜂般忙碌。
可是之後幾年,恬西仍然發誓說我為了徹底毀掉她的機會,企圖把洪米尼山脈學校炸成平地。即使格倫解釋好幾遍,說我們只是想趕快清理好通風管,她硬是不信。
等教室看起來跟以前差不多時,我與格倫跑到外頭幫浦那兒把身上沖乾淨。大塊大塊燒焦的襯衫碎布片隨著黑灰沖下來,只剩連身工作服的前襟讓我們還算不失莊重。
「我還有沒有眉毛?」格倫問,冰冷的水凍得他拚命喘氣。
「一根毛也不剩,」我說:「我呢?」
「沒有一根毛,」格倫說:「你眼睛上頭光滑得跟肥肉一樣。」
我們仍然創造一項奇蹟。九點整,恬西派盧利到外面去敲鐘樓的上課鐘,雖然我們全都到了,沒有一個人缺席。這天太過重大,怎能錯過?盧利才走到衣帽間,竟發出恐懼的驚叫。
「又怎麼了?」恬西喃喃道。我們轉頭就看到芬妮阿姨堵在門口,頭戴軟帽的她朝我們邁步走來,一手拄著柺杖,另一手則是捲起的國旗。
我們瑟縮起身子。
「請說明來意,」恬西說,她已經無計可施。
「這是一所公立學校嗎?」芬妮阿姨凶巴巴地說:「是還不是?」
「是。」我們齊聲說著。
「今天督學是不是要來,嗄?」
「是。」我們咕噥道。
「那你們就需要一面國旗。」芬妮阿姨揮舞著她的國旗,星條旗在我們面前開展:「當初我先生哈林先生上奇卡摩卡戰場帶的就是這面國旗,」芬妮阿姨宣布說:「給叛軍的三顆子彈射穿了,不過它還是在原地站得好好的。」她高舉國旗搖晃一下。
一束陽光穿過重新擦亮的窗子,照出了那破舊國旗的顏色。
恬西眼中蓄滿了淚水,但她仍站直了身子伸手拿她的教鞭:「謝謝你,芬妮阿姨。我們正需要一面國旗,而且它比新的更好。」
芬妮阿姨揮手拂去感謝的話轉身就走,她步履沉重地走出去,還拿起柺杖朝J.W.晃兩下,這才走入朝陽中。
查理把雷斯特扛在肩膀上,好讓他把國旗插在旗竿上,於是國旗雄糾糾、氣昂昂地掛在羅斯福總統與帕克法官的上方。
現在我們看來挺不賴的,真像一所學校了,我也終於知道自己的立場。無論她信我不信,此刻我在這世上最盼望的就是恬西能通過考試。我說不出她為什麼一心一意想當老師,不過她身體裡流的是教師的血。那教師證書絕對是她應得的,唯有這樣才公平。
我們聽見外頭馬具叮噹作響和人的說話聲。
「大家站起來朗誦效忠國家誓詞,」恬西說話時聲音中帶著些微的沙啞:「快。」兩個人影森然進入教室。
我們紛紛站起來把我們天真的臉轉向那面國旗,身後的來賓不得不筆直站著把他們的帽子脫下來擱在胸口,這使他們慢下來,不過我們很快念完了誓詞。
「阿門。」盧利說,錯以為這是上教堂。
這兩位全身城市穿著的男人邁步從我們中間走下講臺,帶頭那位身材壯碩,腦袋瓜比雞蛋還光禿。他對恬西伸出一隻粉紅色軟軟的手,然後說:「我是伯納.韋波,帕基縣的督學,這位是我的助理歐文先生。」
歐文先生有一頭豐沛的頭髮,而且身材不及伯納.韋波一半胖。他不但年輕,整個人也比較摩登,腳踩皮鞋。他伸出手,恬西的手給他握了好一會兒。
我們凝神注視。
韋波先生與他的助理督學把他們的外套放在一邊,隨即展開打算填寫的表格。恬西力持鎮定,先他們一步跨上講臺。她的下巴一動不動,不過眼睛可就游移不定了。
「我們不用耽擱,立刻開始吧!」那督學突然聲音宏亮地宣布道:「如果你不反對的話,柯佛小姐。」
「不反對。」恬西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
「你的年齡?」
「女士從不洩漏年齡的。」恬西說。
「可是當老師就非說不可,比方說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時候給你發退休金。」
「並不一定需要啦!」歐文先生脫口而出,意思就是恬西很可能會結婚,那麼還不需要領退休金便得救了。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歐文先生的眼睛根本無法從恬西身上移開,真不知道這對她究竟是福是禍。
「十七。」恬西說。
「你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公民嗎?」督學問。
「不止如此,」恬西回答得慷慨激昂:「我是土生土長的帕基縣民。」她從我們母親那兒繼承的胸針如今就別在她的衣領上,它在晨光中眨著眼睛。
那督學與助理點點頭。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好。
「現在測驗你的一般知識。」
我們全體學生屏息以待。她的知識到底如何呢?
「在地理學科方面,印第安那州海拔最高的地方在哪裡?」
老天。她知道嗎?
恬西撫摸她的別針想著,然後聲音清晰地回答了:「在布朗縣的野草山,高於海平面一千一百八十六英尺。」
*************
我們全都安靜得像老鼠似的。坐在我前面的羅伊卡在雷斯特與盧利之間,身子縮得越來越小了。
可是問完一、兩個讓我完全摸不著頭腦的算術問題之後,韋波先生從他外套後頭掏出一條大手帕,然後說:「我想我們已經聽夠老師的部分,不過她都教了些什麼呢?」他用力擤一下鼻子,於是我們個個把身子縮得更小。羅伊簡直就成了遠方的一個黑點。
「我們早該把注意力放在幾名學生身上才是。」伯納.韋恩說著轉向我們,歐文先生好不甘願才將放在恬西身上的眼光移開。
突然間,她裙子從他身邊掃過,隨即舉步跨下講臺朝珍珠走去,她伸手用兩隻指節緊緊夾住珍珠的鼻子,珍珠的眼睛暴出,臉孔漲成難看的紅色。過不久她不得不張開嘴巴呼吸,然後恬西用快過眨眼的速度,把指頭伸進她嘴裡勾出口香糖,再丟進暖爐裡,這才恢復她的站姿,順順她的裙子,兩手交疊在她身前。這樣他們就知道教室裡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或者至少珍珠是的。
小馬褲清喉嚨的聲音好吵。那督學與他的助理轉向我們的時候變成背對著她,她可不喜歡這樣。他們回頭一看,總算頭一回注意到坐在大椅子上小不點的她。她的鼻子剛剛搆著講桌,頭髮綁成香腸捲,因為今天可不是尋常日子。她圓亮的眼睛盯著他們看。
「哎喲,小女士,」韋波先生說道:「你為什麼坐在老師的位子上啊?」
「我幫她。」
「我猜這是你第一年上學吧?」
「對。」
「那你叫什麼名字?」
「波樂.布萊德雷。」小馬褲說。
「你幾歲呢?」
「女士從不——」
  「跟他們說。」恬西說。
  「六歲。」
  「你學字母了嗎?」伯納.韋波站在她上方,有如房子一般龐大。
「G是挖地洞的囊地鼠(gopher),H是耐心犁地的馬兒(horse)。」小馬褲說。
  坐在我身邊的格倫點點頭。「啊!」督學說:「你會不會把字母拼成字呢?」
  小馬褲拿出歐佛蘭汽車公司致贈的寫字本,用歐佛蘭汽車公司致贈的鉛筆寫大字。用心用力寫字的她不覺伸出了舌頭,終於她高舉寫字本。上面寫著:
  看那個胖男人
  我們扭動身子,不過沒有人敢打破寂靜。恬西別開目光。歐文先生下巴顫動:「你真是個學者呢,波樂。再過兩、三年,你就可以學乘法表了。」
  「六八四十八。」小馬褲念著。
  歐文先生低頭盯著她看:「你已經會背乘法表了?」
  「十二乘十二是一百四十四。」小馬褲說明。
  韋波先生悶聲不吭,只見他那粉紅腦袋瓜兩旁漲得通紅的耳朵。「柯佛小姐,這孩子才一年級,乘法表不是要等到—— 」
  「我來這兒教她學習,」恬西說:「而不是限制她。她是班上最聰明的學生,別人學什麼她樣樣一學就會。」
導讀
 
教師,堅持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希望工程

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廖淑霞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句道出了在這混沌世界中堅持的人生態度,也闡釋了生命價值的體現,這種積極自我實現與成就他人的人生觀,何嘗不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嗎?
    社會資源的不均,讓有些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機會;教育政策的傾斜,讓孩子內在的潛能無所發揮;家庭功能的失調,讓孩子身心破損無力承受……唯有寄託於信仰與生命中的貴人,才能依靠著這抹微光勇敢前行,而代課教師「恬西」就是印第安那州最偏遠、最蠻荒的洪米尼山脈學校孩子們的那道光。
    這本少年小說的開頭,以反諷口吻宣布了學校急需一位老師的訊息︰「如果你的老師非死不可的話,八月倒是一年當中挺不錯的時候。」若巴老師死而復生,聽聞學生得知他的死訊卻視同天籟和奇蹟,應是為人師表者最深的悲哀。巴老師之死成了恬西踏入教職的契機︰董事會在貪便宜的心態下,高中肄業的恬西成為弟弟羅素與羅伊的教師。但是迎向恬西的教途不是一條康莊大道,而是一樁樁無窮無盡的麻煩,她唯一憑藉的是對教育的熱情與使命。

◆開啟浩瀚視野的明窗

    初為人師的恬西,首先浮現在她眼前的是學生數不足的難題,這道難題在十幾年前的印第安那州,關鍵因素來自於教育的不普及與未受重視;對於現今的臺灣教育現場,它依然是各級學校的噩夢,但關鍵因素卻來自於少子化的浪潮。為了「招生」她深入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塔爾家,在寂寞石子路上的塔爾家,是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家族,被學校教育排除在外,貧窮與文盲讓他們落入底層命運的惡性循環中,因恬西的「引力」讓二十歲的格倫重返校園,藉由教育開啟了視野並翻轉了自己的人生。羅素一心想輟學到達科塔州的農場打工,身為教師與姐姐的恬西,想方設法地阻止他成行,嚴格監督他的學習課程以通過畢業考,好繼續下一個高中階段的學習課程,為自己的弟弟羅伊樹立起學習的榜樣,因為恬西曾說︰「你逃過的每一件事,都將成為羅伊的負擔,你犯的每一項過錯,都將成為他的藉口。」因恬西的「逼迫」,這群洪米尼山脈的「牛群」才有機會邁向外面的世界——到東部繁榮的城市尋找他們的未來與財富。

◆發掘內在潛能的伯樂

    雖然面對這群巴不得學校關門的學生,恬西依然毫無畏懼的——召喚這群「牛群」鑽進知識__的飼料槽裡進食,就連那拒學的小馬褲波樂也不放棄,因為好教師憑藉的不是優秀的教學技巧,而是如善變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技法,調出濃淡的色彩來彩繪學生的學習生活。
    在騷動的教室中,恬西靈機一動地給予波樂擔任「小老師」的重責,讓波樂在受重視之下止住了哭泣,甚至在教室中安靜地待下來了。而分組競賽式的「拼字」課程,結合字典的查詢,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學生就在半推半就中開啟了語文基礎的學習。一張蒙哥馬利公司的商品目錄展開了學生們的「地理課」,讓學生在地圖上跑遍美國的每一州,走訪一個又一個的首府,藉由運費的計算將課程與生活實用知識連結,這不就是新課綱強調學生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的「核心素養」。
    在縣教育局進行課程成效訪視時,當督學對小馬褲提前學習乘法表提出質疑時,恬西卻以不卑不亢的語氣回覆︰「我來這兒教她學習而不是限制她。她是班上最聰明的學生,別人學什麼她樣樣一學就會。」因為在她眼中,教師就該是發掘學生內在潛能的伯樂,就如愛爾蘭詩人葉慈所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一把熱愛學習、主動探索知識之火。一○八新課綱實施以來,「適性揚才」口號呼得震天價響,但早在之前理查.派克《走了一位老師之後》的書中,恬西早已實踐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承載墜落心靈的基石

    恬西的教學生涯因這群不安分的學生,每天充滿了挑戰與狀況。堅決拒絕姐姐恬西成為自己的老師的羅素和羅伊,送給恬西的「見面禮」竟是破壞上課鐘與燒毀男廁,忐忑不安的兄弟倆一直陷在東窗事發的恐懼中,知情的恬西竟然沒有選擇向父親告狀,而是要求兄弟倆與共犯查理「恢復原狀」,以及為學校勞動學習負起責任,因為恬西理解他們害怕被指控為縱火犯那股沉重的悔意。
    一隻豬鼻子蛇的惡作劇嚇哭了馬褲,我們看到恬西忍住內心對蛇的恐懼,急中生智地藉羅斯福家飼養寵物的故事吸引小馬褲的注意力︰「猜猜看羅斯福總統的女兒愛麗絲的寵物是什麼」,再借重迷你的襪帶蛇卸下小馬褲的心結︰「愛麗絲最愛的寵物是一隻小小的綠色襪帶蛇就養在她的手提包裡」,讓孩子看到蛇的醜陋也看到蛇的脆弱,且正視孩子的恐懼並包容她的情緒。
    「Huebner認為,教師應該聽得到多元的呼喚:兒童的呼喚,知識的呼喚,制度的呼喚。教師要仔細聆聽,才能回應:用愛來回應兒童的呼喚;用真理來回應知識的呼喚;用正義來回應制度的呼喚」 (引自歐用生著《課程語錄》)。一個懂得重視孩子情緒的教師,才能傾聽孩子內在的恐懼,並承載孩子的傷痛,堅強地成為孩子再次勇敢站立起來的基石。
    泰戈爾的詩︰「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讓教師角色成為志業而非職業,如恬西般成為開啟浩瀚視野的明窗,發掘內在潛能的伯樂,更是承載墜落心靈的基石。

 
目次
 
導讀——教師,堅持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希望工程/廖淑霞
認識一下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第一部 再見了,夏天

1  八月
2  全世界最棒的兩個小男生
3  我、羅伊和查理.帕爾
4  送給巴老師的花
5  一窩壞狗狗
6  二十世紀頭一遭這樣的意外
7  嗡嗡蟲鳴與咕咕叫的鴿子
 
第二部 監獄般的學校

8  呼喚知識的飼料槽
9  一個幸運的男生
10  寂寞石子
11  麻煩紛至沓來
12  又一個老姑娘摔進水溝裡
13  世上唯一真正完美的東西
 
第三部 一年之秋

14  一名認真的追求者
15  要命的星期五
16  兩個奇蹟和一個寬恕
17  長大飛走了
 
各界盛情讚譽  
國外評論
 
又一部出自派克之手的精采作品!ㄒ
——學校圖書館學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
 

派克這本以中西部鄉村為背景的最新作品,因他離奇古怪的幽默文筆而更加生動活潑。平鋪直敘的急智與毫不造作的調性使得書中的事件充滿喜感,人物令人難忘,結尾則是出人意料地感人。
——評論書刊Booklist
 

派克提供一個豐富且詳盡的鄉村場景,色彩繽紛的人物與詼諧的風格。故事中令人開懷大笑的事件也因羅素故作冷面笑匠的嚴肅口吻而更有趣了。
——號角圖書The Horn Book
 

理查.派克的逗趣作品最出色的,就是他讓書中人物逐漸了解生活中某個人原來是這麼回事的方式,這個角色也因此而更了解自己。有這麼些令人愉快的角色陪伴著他,相信派克寫作《走了一位老師之後》時,必然是自得其樂吧。
——夏綠蒂評論家Charlotte Observer
 

充滿了生活與個性。
——波士頓星期天Boston Sunday Herald

 

得獎紀錄
 
★美國青少年精選圖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
★克里斯多夫童書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圖書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
★「青春久久」99 本文學好書
問與答
評論內容:
(使用評論前請先登入)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相關商品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