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發現數學的趣味,體會分享的快樂!
兩個人分兩個蘋果,一人一個剛剛好。
兩個人分一條香腸,一人一半剛剛好。
兩個人分一塊圓蛋糕和一塊方蛋糕,怎麼分才剛剛好?
兩個人分一隻狗,怎麼分才剛剛好?
本書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小朋友對「分數」有初步的概念,同時也讓孩子體會到「公平分配」之外,有時也能享受「分享」的快樂。
【本書關鍵字】
數學概念、分享、創意思考、平分 、兒童心理
【本書資料】
有注音
適讀年齡:3~5歲親子共讀;6歲以上自己閱讀
【本書特色】
1快樂學數學
以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況為例子,引導孩子對數學「有感覺」。
2教導「公平分配」的概念
書中運用像是紅蘿蔔要根和葉都分到的例子,教導孩子「一半」在數學中的精準意義是指分配「平均」。
作繪者簡介
曹俊彥
臺北師範藝術科/臺中師專畢業。曾任小學教師、臺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美術編輯以及出版社總編輯。出版的作品已達一百多本,曾榮獲臺灣省教育廳金書獎、文化部金鼎獎、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華兒童文學獎(美術類)、信誼幼兒文學特殊貢獻獎等。
一生與彩筆為伍,為小朋友畫畫,以小朋友的快樂為快樂。最喜歡用黑和白作畫,但是不敢黑白畫!
內文試閱
兩個蘋果,兩人分,
一人一個,剛剛好。
一條香腸,兩人分,怎麼分,切開來。
你一半,我一半,兩塊一樣大,剛剛好。
好多糖果,兩人分,你一個,我一個,你再一個,我再一個,
再一個,再一個,分完了,剛剛好,你一半,我一半,我們一樣多。
導讀
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的樂趣
文/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幸曼玲
「數學」源自生活,人們因為生活中的需要,而創造「數」、「量」、「形」的相關知識。然而,許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還沒有體認到這些需要,卻被強壓著學習數學的知識,也因而讓學習數學成為苦差事。
成人不妨先以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況為例子,引導孩子對數學「有感覺」。比如,請大家吃一箱柳丁,要怎麼分,才會讓大家吃的「一樣多」?讓孩子感覺到「生活的需求」,再進一步讓孩子感覺到「數學的需求」,是幫助孩子願意探究數學的第一步。
當然,生活中的數學並不只像「分柳丁」這麼簡單,還有許多不可數的「量」,像估算「水」、「汽油」或「溫度」等。面對這些無法一個個直接點數的「連續量」,經常使用的語言有「一半」、「很多」、「好高」等,往往容易讓大人忽略孩子對數量真正理解的意義。
就像本書中,當孩子說「你一半,我一半」時,可能意味著「你有,我也有」,而非兩個人「平分」。所以,紅蘿蔔分成兩半,「你一半」是拿紅蘿蔔的「上半部」,「我一半」則是拿紅蘿蔔的「下半部」;這樣的分法也未嘗不可。然而,「一半」在數學中的精準意義是指分配「平均」,因此需要更進一步從孩子觀點出發,澄清孩子的想法。而「好高」、「很多」都是相對的概念,當孩子使用這些語言時,可以提醒孩子是跟什麼比才稱為「好高」、「很多」?
這本圖畫書嘗試畫出孩子「你一半,我一半」的質樸想法,和「你一個,我一個」分東西的作法。然而最有趣的是,「分」不見得是生活中做事最好的方式;有時分了可「兩相獲利」,但有時分了卻是「互蒙其害」。年事稍長,重看曹老師的作品,驚覺其簡單中蘊藏著深刻的智慧。
★「好書大家讀」選書
★文化部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書單入選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香港第一屆臺灣童書節好書推薦
★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新教育閱讀研究所組織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