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999年
1990年代,是臺灣出版起飛時期,小魯在此時延續「人文歷史」的理念,出版了《小朋友大文明:知識誕生的奧祕》,讓讀者從「書」的起源開始,來認識人類文明的開端,是一套為孩子設計的人文知識百科。
除此之外,我們更向下扎根於學齡前幼童的閱讀教育,以及引進國際優秀童書的版權。在致力於童書出版選材的同時,還率先推動各地的「學校班級讀書會」,為下一代的閱讀素養打下基礎;並規劃「北京天津兒童文學之旅」,以及香港、新加坡閱讀推廣活動等。
另外,此時期是兩岸兒童文學交流的黃金期,許多大陸作家的重要作品均在小魯出版。例如:秦文君《男生賈里》、彭懿《
爸爸菸城歷險記》、周銳《無姓家族》等。同時,小魯也和曹文軒、張秋生、梅子涵、任溶溶等作家交流,在21世紀初期陸續出版他們的兒童文學作品,包含《
紅瓦房》、《
張秋生森林故事集》、《女兒的故事》、《
爸爸的老師》等,為小魯在大陸兒文界打下享有盛名的基礎。
「歷史有聲故事書」,重視學齡前幼童的人文素養
為了培育學齡前幼童的人文素養,我們策畫了《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說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說給兒童的偉人故事》等套書。這些書以兒童戲劇的手法,透過沙沙、仔仔兩位小主角及魔鏡公公的說演故事,讓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以及孩子出生後,由父母開車接送上下學時,就有「歷史有聲故事書」可以聽,藉此把握幼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從小培養孩子的好腦力。
「歷史小說」、「語文堡」、「兒童成長小說」,跨世代經典閱讀
我們在少年小說中搭建起洞悉歷史、切入文學視角的橋梁,《
少年噶瑪蘭》(李潼)、《
小英雄與老郵差》(馬景賢)、《
小婉心》(管家琪)、《
日落臺北城》(周姚萍)、《
邊城兒小三》(蔡宜容)……這些小說至今仍是跨世代必讀的經典之作。
另外,結合趣味與知識的「語文堡」書系,提供了實用且具創意的語文學習素材,可協助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而有助於孩子面對成長過程中的親情、友情、人際關係的「兒童成長小說」書系,則是邀集臺灣作家以小說形式,透過兒童文學筆法,真實貼切地呈現兒童成長階段的種種心情與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一次系列成長圖畫書」,關注孩童的成長課題
小魯以「孩子的第一次經驗」為主題,針對兒童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親情、生氣、恐懼、自信、友愛、分享等課題,策畫創作《
第一次過颱風夜》(陳思婷、張麗真)、《
第一次大發脾氣》(沙永玲、張麗真)等十冊。此系列也已在2023年重新改版上市為「成長繪本」書系,新增延伸教案設計與情境學習單。
「大獎小說」的引進,拓展國際視野
由於小魯關注孩子步入青少年後的成長歷程與啟蒙,因此率先引進國際大獎小說,包括美國紐伯瑞文學獎、英國卡內基獎等,為青少年讀者精選生命教育、歷史人文、生涯發展、人權教育、性平、多元議題、奇幻科幻等主題的作品,包括《
美女的兒子》(露絲.懷特)、《
選擇》(艾菲)、《
洞》(路易斯.薩奇爾)等,希望藉此拓展青少年的國際視野。
「優質教學書」,教師最佳的工具書
在推廣兒童讀物的同時,我們也關切兒童文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引進國際重要的兒童文學理論書,包括《
說來聽聽》(艾登.錢伯斯)、《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還有吳敏而、林美琴、林玫伶、陳欣希、葛琦霞等,關於閱讀教育、班級經營的優質教學工具書。
1992年北京天津兒童文學之旅。
1992年北京天津兒童文學之旅。林良先生(右)與陳衛平社長(左)攝於赴天津的火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