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社長:做童書出版的緣起 (2007/11/5)
作者:
瀏覽人數: 3943
2016-06-23
分享
陳衛平社長:「有見識的家長,會訓練孩子去認識歷史。」
做出版的緣起
大概在民國70年左右,我開始接觸出版時,做童書的出版社還非常少,我自己一開始也不是做童書,而是做些成人看的人文類的書籍。出發點很單純,因為自己念哲學,所以就出一點哲學的東西,出一點美學的東西,出一點介於文學與哲學之間的東西,可是出了之後發現,雖然賣得還可以,但沒有什麼成就感,因為做過調查之後,發現其實真正看完的人不多。他們也許買了,但不一定都看,看了序、翻完目錄就結束了。這讓我有些氣餒,也開始了解出版好像不是想像中那麼一回事。在開始時我對於當時的出版環境全面性的理解是不夠的,因為初出茅廬,只是有膽而已。
消費者是需要被教育的
我想,如果大人都不看書,那就來追究原因吧!這跟後來我做出版的一些作法有關係,我體認到;「學會教育消費者」也是做出版的一環,消費者是需要教育的,否則他們不懂得去買好東西。所以必須不斷去宣講一件事情的價值才行。我回過頭來想,要讓大人喜歡閱讀實在太慢了,不如從小孩子開始機會比較大,畢竟中國的父母,不論有沒有讀過書的,總是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儒家相傳這麼久的概念還是很有價值的。站在這一個基礎點上,我就開始了童書的撰寫、編輯、製作。
選擇做歷史書的原因
決定做童書之後,要做哪一類型的童書呢?回歸到我個人的經驗,我小時候讀歷史書、歷史故事比較多,讀了歷史故事後,在做判斷時,便容易產生聯想。比方說看到一則新聞,要怎麼判斷新聞的真偽、對錯、好壞呢?你一定要從歷史中去過濾一遍,過濾的時候,心中的標準自然浮現出來了。這是做為一個知識份子本來就應該有的基本素養,不能說是多麼了不起,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因為有了這種體會,我就想做一套給孩子看的歷史書。幸好我有個習慣,從小看過的書都會留下來,不會丟掉,於是便取出來重溫舊夢一番,翻翻看會有哪些印象與記憶。
不過如果我要做的書跟我小時候看的一樣,意義不大,於是開始回想,我小的時候有過哪些困擾?當我看這些書的時候有過哪些疑問?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