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書系分類

瀏覽紀錄X 全部清除

    
分享商品: Share on Google+

聽說讀寫,有策略!(高年級) ——讀本、學習筆記

書籍編號:BGT061 賣場編號:001123
作者: 陳欣希
頁數: 184頁
適讀年齡: 11〜12歲、家長、教師
出版日期: 2017年4月15日 初版一刷
ISBN: 978-957-490-424-2
開本: 17x23公分
裝訂: 平裝
定價: $360
優惠價:
306
數量:
商品介紹
序/導讀
目錄
延伸閱讀
學習單
使用心得
發表書評
 
本書特色:
 
◎107年新課綱,循序引領——提升學童的自學力
◎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的三段式學習步驟
◎能連結生活經驗,提出觀點;更能解讀學習資料,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能力。

 

學習筆記參考答案:https://www.tienwei.com.tw/dnload/lsrw3_ans.pdf
課後記錄單:https://www.tienwei.com.tw/dnload/lsrw3.pdf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只練習讀寫而忽略聽說能力的訓練?為什麼大部分的學生習慣單向接收訊息而忘了覺察問題?
       《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叢書的設計,正是以引導學生更有能力去發現問題、並探究學習的方法與策略為目的,針對不同年段的學習領域,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與國中四冊。每一冊均強調「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再透過「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 」三段學習步驟,循序引領教師、家長了解「方法取向」的語文課。
       而在主題策畫上,《聽說讀寫,有策略!》則以貼近各年段學生的生活為出版核心。在低、中年級的基礎下,高年級更有能力,所以要培養「關懷友善」的情懷。本書精心挑選了《雲端裡的琴聲》、《刺蝟釣手》和《獨臂投手》等兒童小說,學生不但可學習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外;還能從中達到以下的學習與成長:
一、閱讀方面:能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更能因應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二、寫作部分:能根據主題與寫作步驟,完成篇章作品。
三、資料檢索:對學習資料的解讀與判斷,可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和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苦力團隊
 
團隊成員有方竣憲、林冬菊、邱孟月、花梅真、陳宜妏、郭欣怡、張雅萍、黃柏翔、賴靜平、謝昕。
這個團隊很辛苦,白天上課,夜晚上工……
這個團隊很認命,別人休息,我們嗡嗡嗡……
這個團隊有魔頭,一聲令下,莫敢不從!
這個團隊有理念,語文閱讀,終會成功!
 
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
       以尊重學生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善盡國民責任並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
 
       上述是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理念,為了達到此目標—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們設計了「素養導向」的教材,讓教師、家長、關注教育的夥伴們看見理念落實的可能。《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叢書強調「不僅要學內容知識、更要學方法策略」、「不但要落實學校所學,更要應用於日常生活」。除了教材,使用教材引領小孩學習的教師、支持陪伴小孩學習的家長、甚至是在學習中的小孩,都是影響「是否能成就每一個孩子」的關鍵因素。
       學童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設計皆應以培育學童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為出發點。檢視學童在語文課程的學習,理論上,需兼顧聽說讀寫等能力,但實際上,目前無論是低、中、高、國中各階段,都是花大量的時間練習讀寫,聽說則被忽略。再深究讀寫的學習,知識的傳遞多於方法的學習;單向接收訊息甚於主動探究思考。長此以往,學童漸漸習慣直接獲取結果而非覺察問題抑或是探究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至於生生的同儕共學、學童個人自主學習的機會就更少了。若要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學童要能覺察學習需求,主動搜尋訊息。除了擷取明確訊息、連結訊息關係外,且能提出個人詮釋、評估訊息真偽,更要比對先前所知,而再次搜尋訊息,最後還能以口語和文字,表達自己想法。
       除了學童本身之外,教材、教師、家長,都是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以下先介紹這套叢書的特色,再依序談及教師、家長、學童這三類使用者如何搭配,以及彼此間如何合作才能讓「教」與「學」達到最大效益。

 
教材特色:趣味故事、明確引導

       就如同一道好菜需要有合適的食材,教材也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現行教材以單元主題規劃文本內容,包括篇幅、用字遣詞等,都細細斟酌,幾乎是為學童量身訂做。除此,各單元的文本通常包含多種形式,例如詩歌、故事、記事、說明等。此種編排方式雖可讓學童在短期間內接觸不同類型的文本,但較不利於學習經驗的累積。因為,若要學習某種文類的方法,可能需要相隔一段時間才有下一次的經驗。其次,現行教材因為篇幅短,內容難免不夠豐富;情節轉折不明顯,不易呈現故事的高潮起伏;此外訊息太直白,學童無需推論、整理、詮釋,就可知道角色情緒、特質或全文主旨。以上都是造成學童的能力不易穩定的關鍵因素。
       在《聽說讀寫,有策略!》這套書的規劃上,我們強調「故事3+1」、「多元文本、貼近生活」、「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等三大特色。

 
★故事3+1

       為了讓學童快速且有效的習得方法,以營造學習的成功感,我們特地以「3+1」的方式來安排,亦即連續三篇同類型的文本讓學童累積經驗,再加上「主題統整」單元整理文本內容與寫作形式,以強化對文本特性的掌握。
       故事體與說明文是學童最常接觸的文本類型。從學齡前開始,學童就有許多機會聆聽故事。相較於說明文的知識性,故事體中有趣的內容、高潮迭起的情節、鮮明的人物特質,都是吸引學童的重要元素。因此,在整體規劃上,以引起學童興趣的故事體為優先;等學童能掌握故事體基模後,再帶入說明文的閱讀方法。

 
★多元文本、貼近生活

       因應不同年齡的學童,需規劃符合能力、經驗的文本內容。因應各個階段(低、中、高、國中)學童的需求,選擇繪本、橋梁書、兒童小說、少年小說作為學習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的選文均是「真實性」文本,而非經過改寫或量身訂做的文本。
       此外,為了讓學童得以連結文本與個人經驗,將學習領域拓展、運用於實際生活。主題的挑選,也貼近各年段學童的生活,例如,低年級孩子剛進入小學,難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因此,此年段以「問題解決」為主題;中年級開始,同儕互動的機會變多了,無論是生活上、學習上,要學著與他人「互助合作」;高年級學童更有能力了,所以要培養「關懷友善」的情懷,讓他們可以發揮自己能力去幫助別人;而國中生面臨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長,更需要藉由他人經驗解決困惑,因此,「成長」就是此階段的選文主題。

 
★讀本與學習筆記同步運用

        如果仔細閱讀「讀本」、「學習筆記」,可以發現編者有許多精心的安排。例如:「讀本」最後的學習工具,方便學童隨時查閱;低中年級的「小貓頭鷹思考紀錄」,不但標示了自然段,也示範如何在文本上做記號,讓學童有具體的例子可參考。在「學習筆記」方面,頁面兩側有明確的步驟與方法,幫助學童意識到自己的學習階段,以及可用何種方法來解決學習的問題。上方的貓頭鷹圖示代表師生共學(TS)、生生共學(SS)、獨自學習(S)。
        至於各課的教學步驟,也是採漸進釋放責任的規劃。
        以低年級為例,從第一課的繪本開始,慢慢過渡到橋梁書;在學習責任的轉移,也呈現漸進釋放責任的歷程,從第一課的TS,第二課以SS為主,到了第三課,已有一些步驟讓學童試著獨自完成。中高年級和國中也是同樣的設計理念。
        至於教學過程的指導語,直接在「學習筆記」上以小字來呈現,從「一問一答」到「自問自答」,讓學童慢慢學會「自我提問」的閱讀策略。根據漸進釋放責任的原則,各指令的學習方式也有些差異,包括全班共作、兩兩分享、小組討論、獨自思考等,期使學習責任慢慢轉移到學童身上。在「親近」、「理解」、「運用」每一個階段後,都引導學童「自評」學習成效,教師也可依此調整後續教學。上述的設計不但是為了協助學習者,同時也讓陪伴在學童身邊的大人(教師、家長)有更明確的引導方向。

 
教師引導:誘發動機、自主學習

       教師是學童和教材之間的橋梁,透過引導可以讓學童理解文本──掌握內容重點、覺察寫作特色,進而連結生活、學以致用,才能讓教材發揮最大效用。
       目前的教學現況,在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雖然不牴觸,但二者的教學方式卻可能有所差異。目前多數教師仍以前者為主,擔心學童學得不夠多、不夠快;覺得自己沒講,學童就不會或是少學了;認為自己已經講得很詳細,學童還可能不清楚,如果沒講不就更糟……這些顧慮促使許多老師選擇以「講述」的方式來教學,但,努力「灌輸」的結果,真的能達到預期目標嗎?如果「講述」能達到目標,那麼,老師們不會常常感嘆教學成效不彰,近年來各種教學方法不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老師們似乎有必要停下腳步想想,該怎麼調整?
       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童習得方法、穩定能力,那麼,學習的主體應是學童,學習的責任亦然。因此老師們需從獨攬學習主權的重責,轉為漸進釋放責任到學童身上。而轉移學習責任的前提,就是誘發學習動機,讓學童覺察到需求並營造成功感,進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方式上,宜從傳授知識轉為引領學習方法為主。提出好問題引導思考,在過程中為學習搭鷹架並明示方法,讓學童得以依循,再經過多次練習,就能一步步穩定學童的能力。在互動方式上,則從「大人、學童(師生)互動」轉為「大人、學童(師生)以及學童、學童(生生)並重」。教師的示範與帶領是為了讓學童可以模仿、複製,當學童慢慢體會到方法之後,就要適時放手讓他們自己試試看。因為,同儕的互動、共學經驗,遠比單向接收教師的訊息更為深刻。至於評量焦點,要從重視「成果」轉為「歷程與結果」並重。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童自我監控、自評學習、覺察方法,並藉由評量的結果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若師生都能對此有共識,那麼教與學的壓力應該會大為降低。習慣的調整並不是很容易,教師也要像學童一樣,時時自評、省思,才能穩定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這套叢書包含「讀本」、「學習筆記」,以培養學童自行閱讀故事體的能力為目標。每課皆包含「親近」、「理解」、「運用」三個階段。
       教學時,「讀本」、「學習筆記」同步運用,而非講解完讀本再進入習作的教學。「學習筆記」頁面兩側有明確的步驟,一開始是以教師引導為主的師生共學,之後漸撤鷹架,逐漸轉成生生共學,最後是學童自學。提問前的小字即是引導語,採「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的設計,以誘發學童主動思考。「學習筆記」的主題統整,目的在整理前三課的內容,期使學童能更掌握故事體的特性。
       此外,在忠於原著與教學時間的考量下,並以不影響全文脈絡為前提,這套叢書的「讀本」從原著節錄了部分內容(以「~」表示內容刪減)。此舉的另一目的是,希望誘發學童對原著的興趣,進而培養閱讀長篇文本的能力。因此,若在閱讀或引導時發現疑慮,建議教師、家長可和學童討論如何修改,或是一起猜猜被刪減的內容可能是什麼,如此更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基於此,「學習筆記」中也有延伸寫作的設計,引導學童將「閱讀」後的理解延伸到「寫作」,使「讀寫」更緊密結合。在教學評量部分,可確認學童的學習起點並檢視學習成效。
       在教學過程中,建議讓學童以不同顏色的筆書寫,紀錄個人想法、同儕討論、教師引導的自我修正歷程,藉由視覺化的線索,強化學習經驗。此外,在「親近」、「理解」、「運用」中,也加入了「自評」和「他評」的設計,引導學童監控自己的學習狀況,並藉由同儕的交流、親子的互動來深化學習。「學習筆記」一至三課最後的「自我挑戰」,可提供難易適中的「類似讀本」,讓學童多次練習更穩定能力。上述的「自我修正」、「自評」、「他評」與「自我挑戰」的結果,都可讓教師評估成效,更掌握後續教學的調整方向。

 
學童學習:根據特性、規劃任務

      成功的「教」與「學」,除了要有完善的教材規劃、教師的循序引領外,還要因應學童的特性規劃學習任務,才能幫助學童營造學習的成功感。各年段學童的特性與學習任務如下:

★低年級

       此階段的學童仍十分天真,對事物也充滿好奇,若能善用學童主動探索的特性,就可引導他們透過文本大量識字,以累積基本能力,並從中學會一些閱讀方法,例如,運用策略了解文本中的重要訊息與觀點,或是內容的重述。寫作的目標則是以完整的句子表達想法。另外,學童也要開始學著和同儕分享自己的想法,聆聽不同的意見。
 
★中年級

       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童已累積一些語彙,也具備識字的基本能力。接下來在閱讀方面,就要學習運用策略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並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狀況適時調整策略。寫作的部份要能運用改寫、擴寫等技巧,完成段落或一篇短文。在「生生共學」方面,要學會聆聽他人想法並提供個人的觀點和意見,透過同儕的討論過程,讓自己的學習方式更多元。
 
★高年級

       在低、中年級的基礎下,高年級學童應該能自行解決大部分的識字、語詞問題。所以高年級的閱讀學習重點在於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而且要能因應不同的目的,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在寫作方面,要能根據主題與寫作步驟,完成篇章作品。至於同儕間的共學互動則更為頻繁,透過分享、討論等多元的學習方式,豐富自己的經驗,讓自己想法更周全。另外,此階段的學童還要學習資料檢索、解讀與判斷,提升多元文本的閱讀和應用能力。
 
★國中

       進入國中,學習的任務又更上一層了,不但要理解文本內容,還要知道各類的形式和寫作特色。此時的閱讀策略要能幫助學生增進學習效能,整合跨領域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部分要完成結構完整、主旨明確的文章。資訊檢索的能力也須持續精進,學生在蒐集資訊後,不但要解讀與判斷,還要分析、組織以擴充閱讀視野。

 
家長搭配:陪伴支持、成就學習

       絕大多數的學童都喜歡聽故事,但,未必每個學童都樂於閱讀,尤其是大量的文字會讓部分學童心生畏懼;有些學童則是喜歡看故事,但大量閱讀後,不見得能有效吸收、轉化成能力。
       這套叢書即為了幫助學童習得閱讀故事的能力而設計,內容包含「讀本」、「學習筆記」。各年段的「讀本」包括三篇故事,「學習筆記」有明確的學習步驟和引導語,每課後面還有「自我挑戰」,可鼓勵學童找原著來閱讀,或是提供類似的文本讓學童重複練習。
       如果您想在家自行教導孩子閱讀故事的方法,請參考下列使用方法。
 
★讀本、學習筆記同步

       根據「讀本」內容,第一課由您和孩子一起完成,之後漸撤鷹架,第二課您的提示可以少一點,部分學習可讓孩子自己試試看,第三課則鼓勵孩子自學,必要時再提供協助即可。至於「學習筆記」的統整,親子可以一起整理前三課的內容,讓孩子更掌握故事體的特性。
 
★從引導到自學

       「學習筆記」上的小字採「一問一答」或「自問自答」的設計,目的是誘發學童主動自學。您可利用這些敘述與孩子互動共學,最後讓孩子根據這些線索自己試試看。
 
★留下學習歷程

       過程中,請讓孩子用不同顏色的筆紀錄個人想法以及討論修正的內容,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收穫,您也可以檢視孩子是否從中成長。

 
親師生共同合作

       這樣的出版理念,親師生必須一起合作,才能讓「教」、「學」達到最大效益。 

★親師合作

       我是家長:無論是我自己或老師用這套叢書來教孩子,我都要鼓勵孩子勇於接受挑戰,還要隨時與教師交流,才能共同引領孩子成長。
       我是老師:我要把握任何和家長溝通的機會,讓他們了解教學的重要,以及調整教學與評量的必要性,才能讓我的努力獲得更多支持。
 
★親子合作

       我是家長:我要常常關心孩子上課的狀況,問問他是否需要協助,並鼓勵孩子勇敢接受學習的挑戰。
       我是小孩:我要常常和爸媽分享學習的收穫與困擾,就可以得到更多寶貴的建議,我就會越來越棒!
 
★師生合作

       我是老師:我要時時關注學童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特性的學童提供適當的任務,給予必要的協助,讓他們有學習的成功感。
       我是學生:我要和老師、同學一起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勇敢提出來或請教他人,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厲害!
■讀本目錄

導讀──循序引領:教方法,習能力
給同學的話──讀故事,學方法
精選讀本
一、雲端裡的琴聲
二、刺蝟釣手
三、獨臂投手
學習工具
1.發表討論有方法
2.詞句解決有方法
3.理解文意有方法
4.文章寫作有方法
5.資訊檢索有方法
 
■學習筆記目錄

給同學的話
一、雲端裡的琴聲
二、刺蝟釣手
三、獨臂投手
主題統整
延伸閱讀
 
《問更好的問題》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7606
《故事可以這樣寫》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16992
《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2669

給同學的話
 
各位親愛的同學:
  你喜歡看小說嗎? 精采的小說常常讓人愛不釋手,但是,長長的小說有時卻讓人不知從何開始呢! 要怎麼讓自己更快的進入小說中情節、了解重點,甚至,領略作者獨到的寫法呢? 只要跟著這套書的步驟,就可以學到一些訣竅喔!
 

學習前
  先快速瀏覽,你是否發現這套書和平常的課本、習作有哪些不同呢? 請和家人或同學分享吧!
 
學習中

  打開讀本和學習筆記,準備兩種顏色的筆,一枝寫答案、一枝修正,留下學習的歷程,才能看出自己的進步。

一、如果老師用這套書來教學,你可以這樣做:
1.按照老師的指令與書上的步驟,一步步的完成學習任務。
2.遇到困難時,回想老師的指導,再參考讀本附的學習工具;如果還是不懂,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請教他人。

二、如果,你想要獨自學習,可以這樣做:  
1.為自己訂下學習進度,規劃每次要進行的分量。
2.按照學習筆記兩側的步驟,一步步的完成學習任務。
3.遇到困難時,先看看學習筆記的提示,或參考讀本附的學習工具;如果還是不懂,就請教他人。
 

學習後

  每次完成「親近它」、「理解它」、「運用它」後,別忘了自評學習成效,問自己有何收穫、疑惑,以及還想知道什麼。
  準備好了嗎?一起探索小說的奧妙吧!
問與答
評論內容:
(使用評論前請先登入)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注意事項
相關商品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