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歡迎您,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關於天衛/小魯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書評專區
得獎訊息
兒童文學短訊
活動報導
書系分類
小魯 SDGs 書單
SDG 1 消除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
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
SDG 5 性別平等
SDG 6 乾淨水與衛生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 8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 9 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SDG 10 減少不平等
SDG 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 12 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 13 氣候行動
SDG 14 水下生命
SDG 15 陸域生命
SDG 16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SDG 17 夥伴關係
繪本 (0-100歲)
小魯人文經典
小魯永續發展繪本
岩井俊雄繪本
工藤紀子故事
小魯新認知繪本
韓風精選繪本
小魯人物繪本
臺灣好風景
臺灣好寶寶
生命教育繪本
小魯成長繪本
動物探險家繪本
宮西達也繪本
小魯生活圖鑑
小魯新生活繪本
小魯寶寶書
小魯療癒繪本
小魯遊戲繪本
小魯知識繪本
小魯新經典繪本
小魯采風館
小魯成長圖畫書
小魯創作繪本
小魯藝術繪本
小魯繪本時間
小魯繪本世界
小魯新公民繪本
馬景賢小小兒童劇場
小魯雙語圖畫書【任溶溶幽默童詩集】
張秋生森林故事集
電子書(10-100歲)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
說給兒童的偉人故事
有聲書 (0-8歲)
說給兒童的偉人故事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
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說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說給兒童的成長故事
詩歌 (3-8歲)
多元創作兒童詩歌
閩南語創作兒童詩歌
橋梁書 (6-11歲)
大公主與小公主
兒童哲學小讀本
閱讀星球
我自己讀的故事書
我自己讀的童話書
便祕偵探
虛擬實境閱讀大賽
童話‧故事 (6-12歲)
恐怖亨利幽默故事集
歪歪小學荒誕故事集
矢玉四郎爆笑故事集
小魯經典童話
小魯童話花園
小魯兒童文庫
知識圖畫書(10-100歲)
小魯新時代智庫
小醫師復仇者聯盟
小魯探究閱讀
兒童小說 (8-12歲)
小魯行動俱樂部
文具精靈國
小魯兒童成長小說
小魯兒童歷史小說
小魯漫讀館
青少年小說 (10-18歲)
小魯勵志文庫
小魯大獎小說
小魯非常科幻
華文原創精選
小魯勁小說
小魯心書
椋鳩十動物故事
小魯少年文庫
小魯青春經典
世界名著之旅
中國之旅
浪漫之旅
冒險之旅
語文、自然、數學 (6-18歲)
小魯語文堡
小魯學習時間
語文
自然
數學
小魯英文派
人文史地 (10-100歲)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
中國歷史地圖大圖鑑
小朋友.大文明
故事版資治通鑑
三國人物攻略
中國歷史365小百科
臺灣開發故事
教育、教養 (家長、教師)
小魯未來學堂
小魯優質教學
小魯親子叢書
小魯美勞DIY
繪本周邊商品
理論、工具書 (10-100歲)
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
小魯理論叢書
小魯工具叢書
小魯繪本國
蘭陽創作繪本
小魯好書書目
語文學習
友情與分享
冒險
校園生活
健康與心理衛生
情緒表達與個性管理
品德教育
親子溝通、家庭教育與親情
科學教育
數學
傳記
民主素養
生命教育
節日
人文關懷動物故事
海洋文學
創意幽默與想像力
幽靈與神秘
科幻
國際觀
認識臺灣
認識中國
經典閱讀
性別教育
英文學習
戲劇
藝術欣賞
偵探與推理
班級經營
教學活動設計
作文系列
關於學習
環保與生態教育
認識自我
詩歌
認識工作
閱讀策略
文學理論
教育與教學
覺知辨識
得獎專區
台灣
「好書大家讀」選書
臺灣兒童百年好書
中小學優良藝術出版品
衛生署「健康好書,閱讀健康」推薦
博客來網路書店年度之最
性別平等教育優良讀物100
教育部國教輔導群「人權議題閱讀書單」入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入選
心閱讀:共創韌性新世代推薦選書入選
高雄市教育局喜閱網推薦書單
入選「送兒童情緒療癒繪本到四川」
高雄市教育局「幼愛閱」閱讀計畫書單入選
新北市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金鼎獎最佳兒童及少年圖書獎
臺北市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本好書書單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小綠芽獎(自然保育類)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書單入選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前瞻兒童少年翻譯小說推薦書單
臺北國際書展Books From Taiwan 版權推介選書
文化部金鼎獎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好書大家讀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小太陽獎
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
中國時報【開卷】選書
聯合報【讀書人】選書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好書
閱讀起步走--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
台灣兒童文學100
Bookstart閱讀起步走「適合寶寶看的書」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推動閱讀優良圖書推薦
新北市公私立幼兒園「百本幼幼好書」推薦
台北市優良少年讀物
國立台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台南兒童文學月優質本土兒童文學圖書選書
「青春久久」99本文學好書
環保署綠芽獎
金蝶獎最佳書籍
教育部Bookstart選書
韓國
韓國文化觀光部「世宗圖書文科類」選定圖書
韓國首爾市教育廳兒童圖書館選定推薦書
韓國Bookstart選書
中國大陸
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中國大陸國家圖書獎
北京市徵文長篇小說優秀獎
上海好童書入圍
中國幼兒基礎閱讀書目
新閱讀研究所中國童書榜
上海市中小學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香港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入圍
香港書叢榜年度好書
香港閱讀城「十本好讀」入圍
香港書叢榜
香港公民教育小書單入選
香港【台灣童書節】選書
日本
孩子的繪本大獎 in九州
劍淵繪本大獎美羽烏獎
日本繪本獎
日本MOE繪本大獎
日本LIBRO繪本大獎
日本EhonNavi網站「白金人氣獎」
日本第47屆青少年讀書感想全國比賽指定圖書
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獎
日本SLBC選定圖書
日本第33屆綠蔭圖書
日本第10屆劍淵繪本獎
日本教育部選定優良文學作品
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利審議會特別推薦
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
日本兒童權利協會推薦
日本法務省人權擁護委員會推薦
日本PTA全國協議會特別推薦
日本文化藝術贊助協會認定作品
日本Bookstart選書
美國
美國圖書館協會「石牆兒童與青年文學獎」
兒童與青少年部落客文學獎(Cybils Award)入圍
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好書
美國佛羅里達州陽光州青少年獎
美國加州青少年讀者獎章
美國童書委員會選書
美國金風箏獎年度最佳小說
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美國「愛倫坡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
美國國家書獎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
美國紐伯瑞文學獎銀牌獎
美國凱迪克獎
美國金風箏獎
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年度好書
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讀物
美國兒童文學協會火鳳凰書獎
美國《出版人週刊》最佳書籍
美國《時代雜誌》百大青少年小說
美國《書單》雜誌編輯推薦
其他
美國《柯克斯評論》雜誌最佳童書
美國《紐約時報》推介童書
美國諾提勒斯書獎
紐約公共圖書館推薦選書
西北太平洋青少年精選圖書獎
美國馬克吐溫圖書獎
美國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美國紐約克里斯多佛獎
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獎
美國童書協會傑出科學童書
美國
英國
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
衛報兒童小說獎
英國史馬堤斯童書獎
英國紅屋童書獎
2014年英國凱特.格林威大獎提名
入圍英國讀寫學會2014年度3~6歲組選書
英國卡內基獎
英國惠特比童書獎
英國書獎
英國藍彼得書獎
英國圖書信託「100本最佳童書書單」
英國獨立書商獎
英國讀寫學會選書
法國
法國拉圖律文學獎
法國書商公會文學獎
法國團結獎
德國
德國國際青年圖書館「白烏鴉大獎」
德國少年文學獎
德國出版工會繪本獎
德國天主教兒童及青少年書籍獎
義大利
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
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拉加茲大獎」
波隆納國際兒童書展圖畫書特別獎
其他
國際素養協會青少年評選最愛童書
數位內容
SDGs 永續書單
首頁
>
教育、教養 (家長、教師)
>
小魯親子叢書
中國式家教(絕版商品無法銷售)
書籍編號: BPC019N
賣場編號: 000595
作者:
周姚萍
頁數: 232頁
適讀年齡: 18歲以上
出版日期: 2010年 4月 1日 二版一刷
ISBN: 978-957-490-289-7
開本: 菊16開(14.8*20.9cm)
裝訂: 平裝
建議售價:
$ 250
網購價:
$250
加入追蹤清單
購買數量
加入購物車
開放預購
貨到通知
已無存貨
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許多中國歷代的家教故事,點出中國家教的內涵及精神,進而比較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異。穩固了德育的根基,再吸收西方的觀念,相信,您將會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成功地教育您的下一代!
編著者簡介
周姚萍
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兒童文學創作者。寫小說,寫童話,也翻譯日本兒童文學作品。著有《日落臺北城》、《臺灣小兵造飛機》、《山城之夏》、《妙妙聯合國》、《噴嚏送走小恐龍》、《我的名字叫希望》、《幸福女孩就是我》、《會笑的陽光》等書。 曾獲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國立編譯館優良漫畫編寫第二名、幼獅青少年文學獎、九歌九十八年度童話獎等獎項。
序/導讀
序一
重新重視中國家教的時代
曾昭旭教授口述
周姚萍整理
中國的文化傳統,跟別的民族文化,是不相同的,所以,中國的家教也跟其他民族的家教,很不相同。
◆ 中國家教與西方家教的差異
中國文化所掌握到的,是生命和道德;道德指的是,一個生命和其他生命有交涉的時候,所產生的「人際關係」。所以,中國人十分重視生命、人倫。因為重視生命、人倫,所以在家教裡,就著重於啟發孩子道德上的感覺,也就是包括責任感、同情心等等「道德感」,具體地來做,便落在生活的秩序、人際的關係、歷史的教育這些方面,這使得中國的孩子從小得到的,就是歷史故事、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的教導。
而西方的文化,所掌握到的則是知識,因此,西方的家教,對兒童主要是「啟發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知識的創造來自於好奇心、想像力,所以,藉由引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藉由各種天馬行空、好像在現實經驗中不可能發生的童話故事,讓孩子具有廣大的想像空間,以利於對知識的創造,則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 僵化的社會及變質的中國家教
在中國家教當中,也有合理的型態以及變質扭曲的型態,這就像知識有真知識、假知識一樣。因此,中國式倫理道德的教育,原本是要啟發一個人的自信心、責任感,以及對其他生命的同體感、同情心,但一不小心,就成了教忠教孝等教條。
以立志為例子來說明,立志,在中國家教中,原意是啟發人內在的自覺,確定人生的方向。所以當它是合理的時候,可以使一個孩子氣宇軒昂,具有做為一個人的尊嚴,像王陽明便立志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事。」然而,更多的人卻立志要做大官、賺大錢,這就是把「立志」扭曲變質為外在功名的追求。
中國家教原本是對生命、道德的啟發和調養,後來產生了變質與扭曲;這變質與扭曲,導因於整個社會制度的僵化。
過去中國的社會,是一個菁英的社會,由少數的先知先覺,負責創造一個優美的社會文化系統,並負責運作它,同時領導著渾渾噩噩的人民,進入文化禮樂的系統,接受此系統的保護和供養,因此,也就形成了尊卑上下的社會層級,有了貴族、平民,統治者與被治者的區分。這原本也是無可奈何的,因為文化的發展無法一步登天,一定要有少數人先把握到文化的理想,然後逐漸教化、推廣,才能達到人人是自覺者,是君子的境界;這也正是孔孟的理想「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都可以藉著努力修養成為君子。
這個尊卑上下的社會,原本是一個過渡時期,不過,後來它卻僵化了,變成不可變的社會階層,也導致了文化人格、生命道德的停滯。
過去的社會,將暫時性的過渡中,那種強者對弱者的關係,變成永恆不變的關係,而帶到家教中,就變成「父親永遠是對的,孩子只需無條件地服從。」這種威權式的教導,也使得中國家教變質、扭曲了。
扭曲的中國家教,在過去超穩定的社會結構中,也曾是有效、行得通的;因為在超穩定的社會結構中,所有人的成長經驗、過程,都是大同小異的,父母只要把小時候的成長經驗,拿來照樣教給孩子就行了,像是一個人小時候玩風箏、滾鐵圈、打彈珠,當他有了小孩子後,就同樣教孩子玩這些;至於價值觀、人生觀、待人處事的方法也代代相同,所以,父母經過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將其中經驗到、凝結成的道理規矩,拿來直接教給孩子,也是可以適用於社會的。
◆ 還原中國家教的原意
然而這種型態的家教,不但會阻礙了孩子的想像創造力,跟西方的教育精神不合,對中國的文化重心,也就是生命道德的啟發,亦是不利的。當然,文化的教養,的確要有人生的成長經驗,來作為借鏡,也的確不要一直追問,而要去實踐才行,但是,實踐並不是照著父母的模式去做,實踐是有創造性的,甚至比知識的追求更具創造性;在知識的領域中,可分成「既成的知識」和「創造的知識」,既成的知識是順從權威,有標準答案的,像一加一必然等於二,而人們在尋求知識時,要先接受既成的知識,當既成的知識走到了盡頭,再用想像力來超越,來創造新的知識。至於生命道德的成長,即使在初期,也不能如同既成的知識一般,採用權威、灌輸的方式,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有創造性,這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要讓孩子忠於自己的感覺良知,去摸索、去創造,若是再用變質的家教模式,不但完全不合於中國文化傳統中生命道德的感知,也會造成孩子智慧上的壓抑。
在現在多元化、開放的社會,家庭教育一方面要引進西方教育中,對好奇心的啟發,另一方面,要把中國變質、扭曲的家教,還原到它本來的面貌。前者也就是說,要帶領孩子接觸大自然,同時引起他對知識的好奇心;後者則是在面對人事、人際關係時,啟發孩子內在的良知良能,建立他的自尊自信,這樣雙軌並行,使得現代家教,具有知識以及生命成長兩種創造性,才是現代家教的精神所在。
◆ 父母要先修養自己
當父母領著孩子面對大自然時,是可以採取言教的方式,告訴他既成的知識,讓他知道大自然的奧祕,但是,在面對人事、人際關係、生命時,則要用中國傳統的角度,啟發他的愛,啟發他在人與人相處時的善意,以及責任感,而這是難以用語言來傳達、教導的,必須用身教,也就是父母本身要實踐,要做示範。這表示,父母自己一定要修養,父母若是不修養,而用很多的書或是很多的知識來包裝自己,是沒有用的,因為孩子十分敏感,馬上就會察覺父母說是一套,做是一套,也就不可能會信服了。
談到修養,其實很簡單,就是誠實誠懇地面對自己,尊重自己的良知良能,不要騙自己,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些由於內在的自欺產生的自卑、自我膨脹,就會自然撤銷,於是,那些向外去求取權力、財富,來自我包裝的虛妄追逐,也可以停止,然後也才能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內在的良知良能,並進而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內在的良知良能。不過,修養說難也是很難的,因為人往往不肯誠實,不肯誠實,就不會認錯,不會認錯,就不肯改過,不肯改過,就繼續用外在的條件來包裝自己,人也因此愈來愈假了。
◆ 父母應用什麼心態、原則來教導孩子?
至於在進行家教時,父母要用什麼心態來看孩子?要掌握什麼原則來教導孩子呢?這可以分三點來說明。
一、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具有獨立的人格,孩子在幼小、完全無知的時候,必須像殖民地一樣,託管給父母,這是逼不得已的,並不表示父母有權力去決定孩子的前途。
二、順著孩子的特性予以啟發:在孩子託管給父母的階段裡,父母要很誠懇地去瞭解、揣摩孩子的個性,然後順著他的個性,引導孩子去實踐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的經驗模式,硬生生地套在孩子身上,變成了「削足適履」。要是能像順著狗的毛去摸一樣,順著孩子的個性去引導,孩子的生命就能舒展,自信便比較容易建立。
三、隨孩子生活能力的增加,要逐步還政於民:當孩子能順著自覺自信的建立,一點點自我成長,增加了自己的能力,父母也要把原本屬於孩子的權力,交還給他。到了孩子十八、二十歲時,生理上長大成人,他在生活上、人格上的所有權力都要回歸給他。這樣,兒女也就不至於在長大以後,出現所謂的叛逆期,一下子要把他所有的權力要回去,因而向父母革命,偏偏父母又不放心、不放手,以致產生親子間的緊張關係。
現在,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主體性,也要求自由,只是,一個人有了自由,卻反而失控,但人的失控,無論用變質的中國家教,或是西方的宗教來制約,都不會有用,只有及早從中國式生命的涵養來做起,以啟發一個人的自尊自信,能讓他成功地表現自由自主。所以,現代的家教除了取西方所長,也應該重新重視中國傳統的家教。
序二
讀經,是從根本救起的教育之道
王財貴老師口述
周姚萍整理
教育,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然而,現在的臺灣,整個教育的方向都失之偏頗,一概缺乏文化的教養。為什麼會有此偏差呢?這要從五四運動來說起。
◆ 五四運動導引數十年來的錯誤方向
五四以來,中國人看到西方的學校辦得很好,知識、科技很昌明,於是,就推行全盤西化,追求民主與科學,當然,效法西方之長,推行現代化並沒有錯,但是,五四運動主張一定要打倒自己的文化,卻有很大的問題。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的確有弊病,尤其是清末民初更為腐敗,然而,一個知識份子應該是為了理想,針對社會中文化不良的表現,來推動改革,而不是為了歷史上一時的、短暫的不良現象,便全盤否定了本身文化的根源,一面倒地去追逐所謂的西方文明。
自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追求全盤西化,到現在已經近八十年了,但成效何在?結果只學得西方的皮毛,殊不知西方的學校雖然以知識為重,但他們在家庭及社會上,都很重視以宗教和藝術,來對人們進行文化的陶養。而現代的中國人,卻拋棄了祖先的文化,再也不注重文化修養,甚至因為五四以來廢古文,全面使用白話文,使大多數的人連閱讀祖先所留下書籍的能力,也失去了,這實在十分悲哀。
還有,我們學習西方學校,以知識為主的教育方向,很認真地興辦學校,大大提高了就學率,使許多人都成了「高級知識份子」,但是,因為只注重知識的填鴨,卻不注重人文的教育,所以,就算在知識上有所進展,人生理念卻十分貧乏。
再來說家庭教育,因為我們的教育以學校為正規,學校若不進行文化方面的教育,等於就宣告了我們是不需要文化的。而且,父母都是從學校出來的,也在社會中受其功利風氣影響,所以,很自然的,在家庭中,就會順著社會現有的價值觀,以及學校教育的方向,來「教育」孩子,這使得父母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應為孩子彌補學校、社會所欠缺的文化教養,父母們也不曉得要用什麼方法,來對孩子進行文化方面的薰陶。
所以,現在不論是社會、學校、家庭,一概缺乏文化的教養,甚至整個國家民族,不知道什麼是文化教養。等到社會上問題嚴重了,才提倡「心靈改革」。「心靈改革」是正確的,但它的真義是「將敗壞的心靈恢復正常」,這還是得回歸到文化的層面,用文化的薰陶來重新喚起人性。
◆ 中國家教的特質
過去,中國的家庭教育,即很重視人性、人倫之常的化育。
在讀書人的家庭,教導孩子以聖賢之道,也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父母總是先教孩子要有器識,亦即要有廣大的胸襟、高遠的見識,然後再求學問,以成就孩子生命的高度。
即使在一般人的家庭,父母都沒唸過書,大字不識一個,但因為社會自有禮樂教化的餘風,所以父母們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地照著純良的風俗,照著一般民眾的共識,而有了德行的自我約束,並本著這樣的民風與共識,來教育孩子。
現在的父母,即使文化的教養不夠,但只要能重視中國文化裡的人性之常、人倫之常,就可以使孩子成為一個知書達禮的君子,而具體方法則是:以深具文化內涵的教材來教導孩子。
◆ 用讀經來薰陶孩子
更詳細地來說,首先,父母就算本身沒有文化的教養,但要知道文化為何物?要體認到文化的重要性。
再來,想將高深的文化傳達給孩子,對孩子有所啟發,就要以教育理論為基礎,選擇適當的教材與教法才行。適當的教材,指的是「富有文化內涵的材料」;適當的教法,則是指符合兒童的本性,符合兒童文化心靈成長的歷程,而事實上,一個人最容易受到感動、容易受到心靈陶養,是年紀越小的時候,因此,心性的培育,也是從越小時候開始越好。
父母們順著兒童心靈吸收能力的成長,在他零歲到三歲,視覺和聽覺神經正在蓬勃發展的階段,就應該讓孩子,聽古今中外名曲八遍、十遍,讓孩子看古今中外的名畫,這樣,他一輩子的音樂素養,和美術素養也就養成了,而他的心中也會充滿美感。
然而,大多數的父母,卻只讓孩子聽簡單的打擊樂,聽兒歌,讓他跟著自己聽流行歌曲,看電視,一再接觸這些粗俗、淺陋,甚至有害的聲音顏色;這是因為父母認為孩子聽不懂名曲,看不懂名畫,所以,就不讓他接觸。但是兒童時期是吸收的階段,不是「懂」的階段,也不是「表達」的階段,做父母的應該把好的東西放在他的心中,能懂多少就算多少,然後隨著年齡的增加,他自然會慢慢對心中的那些東西,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那些東西也就逐漸在他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等到三歲開始孩子的記憶力日強,這時,則要讓他讀經。「經」是中國歷來,最有意義、最有價值、最具高深智慧的書,也就是富含文化內涵的材料。閱讀經典,對孩子來說有許多的好處。
一是,古文是十分優美的,閱讀它可調順人的氣息。
二是,古文可以琅琅上口,念熟了好像我們在唱一首熟悉的歌一樣,可以對心靈產生安慰的作用。
三是,常接觸古文,對古文就有親切感、敏感度,也會漸漸具備閱讀古文的能力。
四是,古文中有聖賢的教導,有天地生命的真理,從古文的薰陶中,孩子可培養人格,獲得人生方向的啟發。
五是,經典是一個民族不朽之作,代表一個民族文化的心靈,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活水泉源,熟悉了經典,等於對本身的民族的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
六是,經典具有從人性深處開發出來的智慧,凡有文化的民族都有經典,且各民族的經典彼此相通。如果能對自己的經典,也就是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的認識,那麼,他也容易去吸收別的民族的文化,達到中西文化的匯同。
◆ 讀經是從根本救起的教育之道
大多數的父母,很可能又會覺得,小孩子怎麼讀得「懂」經典呢?這又犯了一樣的錯誤:大人自己想懂,又認為不能懂,所以也以為不能教孩子。
其實大人雖然不懂經典,但因為教孩子讀經,不是要教他懂的,而只要教他念,因此爸媽只要會念注音符號,會念出經典上的文字,就能教孩子了。記憶力正好的孩子,念著念著,耳濡目染,經典中好的東西就會深深記在心中,對他產生一輩子重要的正面影響。
至於經典的念讀順序該如何決定呢?由於中國文化以儒家、道家為主,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四書先於五經,四書裡又以論語最為重要,是經典中的經典、古文中的古文,所以,論語是應該是最先讀的;道家則以老莊為代表,老子又先於莊子,所以老子應該先讀。
讀經的時候,千萬不要落入要求孩子「懂」的窠臼,只要讓他唸,像孩子看電視,聽廣告詞聽多了,他就會背得起來。這樣的教法,父母沒有負擔,孩子也沒有負擔,卻可使孩子獲益良多,父母也可以因此有所進步,而這更是最意義的親子活動。
現代的家教,應從孩子零歲就做起,從零歲到三歲,進行「音樂讀經」、「美術讀經」,用美育來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三歲開始,則讓孩子閱讀經典。
經典,是最有價值、最有文化內涵的材料,它絕對具有讓孩子超越大人們的道德修養,突破黑暗,阻擋社會汙染的力量。所以,讀經,對現代社會而言,是一種從根本救起的教育之道。
序三
生命內的教育──談讀經與家庭教育
受訪者/楊定一博士
採訪整理/周姚萍
楊定一,「真原新科學及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兼任教授,也是長庚大學、長庚技術學院、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生物科技、美國Inteplast Group的董事長。
他六歲時舉家移民巴西,十三歲以全國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上巴西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博士,隨後成為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教授,並在二十七歲升任為系主任。
◆ 讀經打通孩子左右腦,創造小天才
一路以來在西方的環境成長,為什麼後來會大力提倡讀經呢?
楊定一笑著說,他一直在追尋人生的價值,後來發現最好的哲學、道德大都存在東方的經典,最有價值的文學也一樣。於是,他從理論結構思考,並到處聽取其他人的經驗,再以醫學的專業,進行神經方面的研究,經過實驗一步步驗證,確認讀經對孩童有大助益以後,便開始推廣。
楊定一進一步解釋,讀經的方式是輕鬆地朗誦,並不需要理解。儘管是遊戲式的朗誦,但過程中,孩子要看、要念、要聽,所有的知覺都鎖在一個點,這種狀態跟靜坐完全相同,能打通左右腦,讓腦波處在同一個頻率,創造力也全部受到激發;畫家和發明家創造發明時,左右腦就處於打通的狀態,所謂的天才也是如此。
另外,讓孩子朗誦古經典,完全符合他們的發育順序,因為孩子一出生就像一塊海綿,是吸收的階段,不是懂的階段,讀經就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從玩具的名稱、明星的名字等,轉移到古經典上。
日積月累的朗誦,孩子受到經典的潛移默化,等於讓「古聖賢在孩子身上定型」!楊定一特別聊到自己父親的例子。他說,父親楊正民從大陸逃難來臺灣,隨身帶著《孟子》,一有機會就很珍惜的讀。父親也因此一輩子受古人影響,從不隨環境搖擺,守著古人告訴他的原則走下去,就算遇到很壞的狀況也往好的方面想,沒有一點抱怨。「真是了不起!」楊定一多次以敬佩的語氣這麼說。
然而,現在的教育卻完全背離了兒童的發展特性,總是叫小孩從小就要懂,例如拚命教他們認字,了解各種字詞的片面意義。對此,楊定一十分不認同。
楊定一推廣讀經遍及全球。他說,現在臺灣的上百個學校、美國的華人聚集區,以及大陸許多學校都採用讀經,有些是在上課前的十五分鐘朗誦。儘管只有很短的時間,老師卻發現接下來開始上課,孩子的注意力變集中了。由於有學校獲致良好的效果,其他學校的家長,竟也主動要求自己孩子就讀的學校應該採用,這樣漸次影響,讀經可說已經形成風潮。
◆ 請古人來幫助學習障礙兒
除了能改善孩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對於發展遲緩、過動,甚至過敏的孩子,讀經也具有效用。楊定一說:「對發展學習有障礙的孩子,我都跟他們的爸媽說,你要找古人來幫助你!」 楊定一表示,從醫學上來說,讀經就像復建,它不只調整了腦波,還能轉變氣脈。孩子有障礙就代表有阻塞、不通的地方,讀經能讓氣通,一旦氣通,聰明、健康也隨之而來。
如果家長想帶孩子讀經典,楊定一認為這最好不過了。他說,讀經沒有所謂最好的時間,為了讓孩子沉靜下來,在睡覺前讀也好,早上、中午也好,三更半夜也沒什麼不行,這就像運動,只怕不做而已。方法非常簡單,就是由家長帶孩子一起愉快地朗誦,並準備小貼紙給予獎勵,等集滿貼紙再給予較大的獎勵。
至於團體讀經,楊定一表示,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讓孩子帶大家朗誦,也可以讓孩子舉手個別朗誦……十個老師也許有十種方法,重點在於以孩子為主體,並「以動達到靜」。另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消弭比較心」,讓每個孩子都有相同的機會,包括反應較慢的孩子。
而讀經的材料,可以涵蓋莎士比亞優美的文章、《聖經》、「美國人權宣言」、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演說稿「我有一個夢」等,但主要還是儒家、道家的經典,例如《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道德經》等。
◆ 當孩子的朋友
楊定一有三位子女:元寧、元平、元培。元寧在哈佛大學主修生物學和東方哲學,以全部A的優異成績畢業;元平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電機和材料工程雙學位;元培則就讀高中。 元寧、元平、元培從小就讀經。他們除了擁有令人稱羨的學業成績外,更具自己的人生方向,並以助人為生命的重要目標。
除了經典的薰陶,是否以身教來影響孩子呢?楊定一說,教育孩子時,大人做不到的,就不該叫孩子做;因為孩子不是傻瓜,大人講的和做的不一樣,他馬上會知道。
另外,楊定一認為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讓他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比方說元寧高中時想參加模特兒的選拔。媽媽知道後,有點擔心地說:「這樣好嗎?」楊定一卻說:「這樣很好啊。」並告訴元寧:「如果沒有入選也沒關係。」後來元寧獨自到了紐約,打電話聯絡Agency,拍照,製作相本……一切都自己來,經過嚴酷的甄選,最後她脫穎而出,成為"Vogue"等雜誌的業餘模特兒。楊定一說:「這真是太好的經驗了!」
楊定一也總是像朋友一樣跟孩子分享。例如他曾送元平一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伊利亞‧普里高津的著作"Irreversible Process Thermodynamics"。他說:「我不送他車子,送他書。元平回臺灣時,我看到他在翻這本書,覺得很高興。元平說有些地方他還不很懂,我就告訴他,這沒那麼容易啊。」楊定一還特別強調:「這書可是個寶哇!」
儘管與孩子像朋友,但對於品格教育方面,例如不要亂花錢、不要重享受等方面,楊定一則認為應該嚴格要求,例如要到某個地方去,他會問:「如果能搭巴士,為什麼要搭計程車呢?而假使走路能到的話,是不是就用走路的呢?」
又像楊定一喜歡帶孩子前往中南美洲,實際體會什麼是窮苦,也了解生活中的一切沒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像元寧與元培就曾參與父親在瓜地馬拉幫助窮人的造鎮計畫。當時,元寧收集許多資料,做成詳盡的資料,在瓜地馬拉總統前做簡報,至於元平則協助父親研發一種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水泥,用來蓋房子,而這也在後來影響元平選擇就讀材料工程學系。
楊定一特別強調,儘管「嚴格」,但他用的是講道理的方式,也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當例子,說理、誘導孩子,而不是打罵。「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不要用責罵的方式。」他還說:「要把孩子當作聰明的眾生,對他講道理。」
◆ 心的教育涵養出生命厚度
問到子女似乎總是主動尋求人生的機會,作為父母的楊定一夫婦,也似乎給他們許多接觸不同事物的機會。楊定一說:「最重要的是從心開始,給孩子一個大願,為他種下種子,機會就會來找他。像元平研發水泥,不但有貢獻,還可以讓他在學術上有所發揮。」
楊定一也再次強調,父母對於子女,最多是引導,不要非怎樣不可,不要設定太多目標,太多的目標會帶來失敗,也會帶來煩惱。孩子也許是很好的明星或很好的球員,家長應該讓他們自由發揮。「不要把孩子可能的多元發展,壓縮成很狹小的範圍。」
楊定一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快樂,懂得服務,就會快樂。至於富貴,即使追求到了,還想要更多,是無止盡的。
楊定一的人生觀在在影響了孩子,像他就說:「我從沒聽元平說過他想賺多少錢,只聽他說過想幫助人,想幫助地球。」
以經典薰陶、以身教引導,楊定一的家庭教育是心的教育,也是讓孩子找到生命價值和方向的教育!
目錄
目錄
重新重視中國家教的時代/曾昭旭
讀經,是從根本救起的教育之道/王財貴
生命內的教育──談讀經與家庭教育/楊定一
1. 家教的意義
生命內的關懷──家教
2. 家教的根基
愛的真義
愛的原則
愛的均等
3. 中國式家教的內涵
孝悌
仁
忠
毅
禮
智
信義
恕
4. 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注重儀容
儉
勤
培養孩子熱愛求知的習慣
5. 中國式家教的方法
家教的起點為孩子年幼的階段
給予良好的環境
教導是非善惡
6.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現今的重要性
購物說明
|
會員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電腦版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