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介紹
內容簡介
我在臺北長大,改變的不只是我,還有臺北……
《我在臺北長大》是臺北版的孤女奮鬥記。作者以洗練的文風娓娓訴說這個自傳體的動人故事,引領讀者追隨主角,一起體驗四○年代的臺北風情,並感受一個女孩在城市中探索成長的點點滴滴……
作者簡介
施寄青 三年六班,新臺灣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她最為人所知的角色,莫過於「離婚教主」施寄青,她同時也是臺北市晚晴婦女協會創辦人,曾經任教於臺北市立建國高中,也曾擔任臺北市婦女新知基金會顧問、董事。2002年自教職與婦運戰場退休後,境內移民至鄉下山區,過著悠哉遊哉的現代陶淵明生活。著有《走過婚姻》、《婚姻終結者》、《兒子看招》、《上帝也算命》、《女生愛男生》等書;譯有《反敗為勝》、《印度之旅》、《紫色姊妹花》等書。
繪者簡介
洪義男 1944年生於臺北市,筆名「石猴」。專職從事兒童圖畫書的插畫工作四十多年,個人充滿鄉土意識,是一位作品洋溢著臺灣風情的資深兒童圖書插畫家,也是資深的漫畫界前輩。曾榮獲2004年第四屆漫畫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序/導讀
臺北女兒
文/施寄青
每當從國外或山居回到臺北,內心總有萬般感觸,童年往事仍歷歷在目,不意自己已成花甲花嫗。在這個城市生活超過五十年,兩歲多到臺北,除有四年多待在美國,五年在苗栗山居,與臺北長相左右五十多年。
我在臺北搬過無數次家,從不同的貧民窟到最高級的地段大安區,我也成了這個城市的傳奇人物。
青少年時雖綺夢幻想,作夢也不會想到我的人生會如此精采。
民國九年,北京大學第一次指收女生,入學人數寥寥無幾,民國五十五年,我考入臺灣的國立政治大學,這是臺灣首度各大學,文、法、商學院錄取的女生人數超過男生,自此女生大量進入大學。
不到五十年間,女人從纏小腳,不能受教育,經濟不獨立而能進入高等學府,這是婦女運動及民主運動的成果。大量女人受教育也是有史以來人類最大的成就。
大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即力量」,女人因受教育而有力量,她們不再只是生育工具,只能從事如織布、家事、農事等初階的生產活動。
女性科學家、企業家、政治領袖及各行各業的人材輩出,她們跟男人一樣能貢獻全人類,她們正在創造歷史。
我躬逢其盛成為臺灣婦女運動的健將,因我那命運多乖的母親,即便長期備受精神疾病和貧困的折磨,她不要我步她的後塵,鼓勵我要出人頭地。她常說:「我是女兒、兒子一樣養。」、「你千萬不要像我沒本事,受苦一輩子。」
我也算爭氣,不負她所望,最後與她命運截然不同。我的成就遠超過她期望的,她只希望我能大學畢業,有一技之長,即便遭遇任何困境,都有本事養活自己,不必仰男人鼻息,做個獨立自主的女人。
我卻成了臺灣第一代有能力效法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女人。
臺灣民主運動的推手李敖常說他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我很自豪地跟他說:「我是中國五百年來第一人。」豈止是我,所有跟我一樣受過教育而有鴻鵠之志的女性,都能創造歷史,我們也是「知識即力量」最好的證明。
我一生成就要歸功於大量閱讀,從不以學校教育為限,到老都汲汲於自我教育。為人師表時,從不重視學生在校成績,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即便成績名列前矛,日後在社會上能成為專業人士,甚至是他那一行的佼佼者,但他的人生絕不會精采,更不會有豐富的精神領域,他的成就有限,在中年之前便會停止成長,十分可惜。
我們因生命有限,無法經歷各種世事,卻可透過書本,汲取古人及他人的智慧,進而開啟我們的智慧,豐富我們的心靈,增加我們解決困境的能力與勇氣,擴大我們的視眼,提升我們對社會的關懷面。
我一生拜知識所賜而改變命運,我以「活到老學到老」期許自己並與讀者共勉。
最近臺北捷運的廣告主題是「臺北好精采」,臺北好精采不只是它的物質建設及文化活動,它最精采處是孕育出像我這樣的臺北女兒,我感謝臺北及臺灣這塊土地養我、育我,我想它們也會以我為榮。
目錄
推薦序:在平凡中見不凡──行政院勞工
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如玄 003
推薦序:俠骨柔情施老大──小魯文化出
版總監 沙永玲 005
推薦序:我的老媽──段奕德 007
作者序:臺北女兒 009
我在臺北長大‧影像 013
烈日灼身 024
孤兒院的歲月 064
我的母親 114
青澀少女 118
後記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