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 活動報導
金門的美麗與哀愁--金門古蹟文化之旅
作者:    瀏覽人數: 4978   2007-11-25   分享

                 金門的美麗與哀愁--金門古蹟文化之旅    

       九月初時,小魯來到金門員工旅遊,之前對金門的印象,只有教科書上的文字和幾張黑白照片而已。即使是看小說《再見金門》,裡面提到的八二三砲戰、摸上岸的共軍「水鬼」導致主角嘉勝一家家破人亡等情節,雖然知道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但總覺得有些遙遠。這次總算有機會親自感受一下金門的歷史氣氛。

    來到金門,一定要走的行程就是爬太武山啦!太武山雖然只有253公尺,但卻是觀光客來到金門的必遊之地。大家頂著大太陽,爬得氣喘如牛,還邊拍搞笑照片的太武山,以前可是個神祕的軍事重地,一般百姓可不能隨便闖進去的。《再見金門裡的嘉勝,可是抱著「豁出去」的心情,冒險爬上太武上尋找阿嬤的墳墓。

 太武山上除了眾所皆知的「毋忘在莒」勒石之外,在《臺灣開發故事-離島地區》,更是詳細地金門提到是從鄭成功將此地當作反清復明的基地時,才開始開發的。也在太武山上留下遺跡。

         

↑登上太武山上的「鄭成功觀兵奕棋處」,金門美麗的風光盡收眼底,海天遼闊,令人胸襟大開。

 金門的戰地風光

 一提到金門,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都是「戰地前線」吧。大家都知道,金門的「八二三砲戰」和「古寧頭戰役」奠定了臺灣安定的基礎,也因此金門充滿了戰地特有陽剛之氣。

    

(左圖)空襲警報來了!趕快躲進坑道中!

(右圖)古寧頭戰役發生的地點,現在已樹立起紀念碑。看來像是寧靜的公園,但導遊說,當年國軍只有一臺美軍報廢的坦克車迎戰,血流成河,戰況非常慘烈。

 

 (左圖)俗稱「老母雞」的運輸機。

(右圖)為了船隻能隱密地補給,金門有不少人工挖掘的坑道,竟然硬度極高的花崗岩上挖鑿出深而長的坑道,由此可以想見當年前線士兵的艱苦與毅力。

 

鎮守金門的風獅爺

 風獅爺是金門相當出名的景觀之一,因為當年鄭成功以金門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從事軍事活動時,雖然開發了金門,卻也因為在金門大量伐木造船,造成金門缺乏樹木的屏障,飛沙走石,因此產生了「風獅爺」,幾乎每個村落口都會有風獅爺鎮住強勁的風勢。金門各地的風獅爺造型各有不同,還有分公母呢(有葫蘆的風獅爺公的,帶著小獅的風獅爺是母的)甚至連鐵門上的噴漆塗鴉、商家門口的「鎮店之寶」,也是以風獅爺為主角! 

  

  連水池裡的擺飾也是會噴水風獅爺喔!

 

 唯一的僑鄉

  金門是海上孤島,缺乏天然資源,加上海寇為患,因此許多人紛紛到海外發展,大多往菲律賓、新加坡、汶萊等地發展。又金門人極重視教育,在僑居地發展成功後,回到金門建築英式、西班牙式與傳統閔式建築融合的中西合璧洋樓。這樣的建築在小金門烈嶼最多。

 

↑〈洋客苦〉與〈閨怨〉短短幾句詩,道不盡僑民的鄉愁與故鄉家人的思念

 

         

 (左圖)金水國小是海外僑居的金門人為了家鄉子弟的教育出資建造的。是典型的中西和璧建築,也見證了金門的僑鄉文化。

(右圖)這棟洋樓是當年最氣派的建築物之一,屋主還在門楣上寫了「君子慎獨」的治家格言。蔓生的雜草中依稀能見昔日風華。

歷史文物豐富的金門

    在臺灣的時候,我覺得能看見三級古蹟就算是很稀奇了,不過在金門,卻處處可見一級古蹟,而且這些古蹟彷彿就是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全臺最古老的貞節牌坊後面,就是人來人往的市場,而只要花十元就能參觀的清朝總兵署,裡面還有民眾悠閒地敲揚琴、吹笛子,從建築到居民的生活,都非常有古典的情調。

    

(左圖)邱良功母節孝坊,建於清嘉慶十七年。是臺灣、金門、福建地區唯一被列為一級古蹟的牌坊

(右圖)清朝總兵總署,可不要把這裡當成類似中影文化城的布景喔!這裡已經正式列為古蹟。裡面有公堂、還有地牢與刑具等,我們也在這裡上演了一齣類似「九品芝麻官」的搞笑劇......回來後發現在《臺灣開發故事-離島地區》中有介紹這個景點,一開始感到很興奮,繼續讀下去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裡有著「官運不佳」還有「因風水遷移」 的傳說,可真嚇了我一跳, 想知道破解法嗎?趕快去翻《臺灣開發故事-離島地區》!

 

 民間信仰

  來到大金門只有一水之隔的烈嶼(又稱小金門)時,我們參觀了不少廟宇,特別的是這些廟所供奉的並不只是神話傳說中的神明,而是對保衛金門居民有所貢獻的人。由此可見金門人淳良的個性。

   

(左圖)李光前將軍廟,供奉的是在古寧頭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李光前將軍。

(右圖)烈女廟,傳說是一名為王玉蘭的廈門女子,獨自拾海蚵時,不幸被共軍捉住,但是她誓死抵抗,被丟入海中溺斃身亡,屍身漂流到金門。後來有好心的金門官兵將之埋葬並建廟供奉。從此保祐金門人,當地居民表示有求必應、極為靈驗。

 

↑與大金門常見的風獅爺不同,小金門隨處可見「公雞」造型的塑像,是取其「啄除害蟲」之意。

 

驚鴻一瞥昔日強人身影

  在臺灣當政者刻意全面「去蔣化」的今日,我們在金門卻發現了供奉了蔣中正的照片並寫著「有求必應」的小廟,以及寫有「民族救星」的銅像。我想歷史人物的功與過並不是依當政者的統一規定,應該是取決於人民的感受吧!

   

 現在金門已經解除戰地政務,揭開了神祕的面紗,觀光客的數量說不定超過駐軍的人數了。現在金門的某些地方,也不免開始有了商業的色彩,不過當走在金門的鄉間或街道上,還是能看見不少歷史留下的痕跡。

    臺灣的命運其實是隨著金門的歷史密不可分的,在現今當政者全面強調「本土化」、全力研究臺灣歷史的同時,又怎能不來了解對於臺灣近代使有決定性影響的金門呢?

 回來後,重新再翻閱一次《再見金門》與《臺灣開發故事-離島地區》,彷彿將這次的旅程快速地回味一遍,對於書中的所提到的傳說與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甚至有些匆忙的旅程中來不及走到的景點,在書中讀到也令人神往不已。我想「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其實一樣重要。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金門,翻翻這兩本書,相信也會從中感受到和教科書上不一樣的、令人嚮往的金門。

上一則 下一則
購物說明 | 會員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電腦版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