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創圖畫書研討會] 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入圍畫家崔永嬿的心得分享(2013/08/05)
每年的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不只是出版界的一大盛事,也提供了插畫家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與願景、不可多得的作品展示平臺。若是有機會入選,繪者的知名度和作品能見度就可能有機會增加。我個人的經驗是,除了可能有國外出版社主動聯繫外,也常會收到關於其他插畫比賽的訊息。
其實國際上有許多和插畫相關的比賽。然而不是所有比賽都如同波隆納畫展一樣,有健全的規章內容,有些比賽暗藏著不公平的條款。由於規則內容主要都是英文,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懶得細讀或沒有能力閱讀。但我還是建議無論如何還是要仔細了解內容,以免吃虧。我個人最常見到的不合理條款大概就是只提供些微獎金給得獎者,但作品卻必須屬於主辦單位。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等於是主辦單位變相以低廉的價格買斷作品。我建議插畫家要充分了解條款後再權衡得失,決定參加與否。
我主要的插畫創作領域在兒童繪本。我喜歡自己寫故事、創作圖像。給孩子看的東西,永遠都會必須帶有純真的特質(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這讓我能夠在忙亂複雜的生活中,得到單純的快樂和平靜。
在拉丁文中, illustration(插畫)有enlightening(啟發、啟迪)、illuminate (照亮、照射)、figuratively(比喻地、象徵性地)等等意思,從字義中可以間接瞭解「插畫」的意涵。插畫創作必須明確的表現出所代表(文本)的概念、情緒、意念,否則就是一張無效的插畫。然而這並不代表插畫沒有創作空間而只能表述文字。相反的,在一樣的文本概念和思維下,插畫家依然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一樣能夠藉由圖像去展現自己對既定主題的態度與感受。因此,同樣的故事、文字或者詩詞,若是藉由一百個不同的插畫家來配圖創作,便會呈現出一百種(甚至更多)不同的圖像詮釋。我認為這是插畫創作最有趣和美妙的地方,也是自從大學畢業後,繪本插畫的創作形式一直讓我愛不釋手的原因。對我而言,繪畫就像是從繪者的肚臍臍帶延伸出來的嬰孩,你看得出它長得像它的創造者;一樣的文字由不同的繪者詮釋可以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圖像,畫畫的時候繪者就是這張圖的主宰,可以天馬行空。
常聽到別人說:「人是視覺的動物。」我想還好是這樣,所以我能夠以創作圖像維生。並不是因為有多麼不得了的熱情,可是就是很喜歡自己待在房間裡面畫畫,並且越來越享受這樣的生活。疲倦時放一張最適合那個時候聽的音樂,對我來說就是無窮的享受。我想,與其說我適合這樣的工作形態,還不如說這樣的工作模式適合我。
即便這個工作同時也有著極大的壓力:編輯的期待、截稿日和不穩定的收入,應該都同樣的困擾著像我一樣在家工作的人;想要作得更好,去創作出新的、更成熟的不論是圖像或文字的作品,則是我目前的最大挑戰。若是要我給想在插畫界初試啼聲的大家一點意見,我想那就是要可以自處,並且總是能夠以畫畫時得到的樂趣和快樂填補因為任何一種壓力而產生的沮喪感吧。
我很喜歡夏卡爾說的一句話:「人生是黯淡而悲哀的,但愛將其化為歡喜,那就是藝術的力量。」我想,藝術在某部分,無論是對創作者或者觀者而言,都是一種相對於現實的逃脫,而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