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活動報導

[臺灣原創圖畫書研討會] 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入圍畫家施宜新的心得分享


  我於2006年入選波隆納國際童書原畫展的作品完成於2001-2002年,因為它這是我的畢業創作。
  我個人猜測之所以獲得評審青睞是因我所使用的媒材。當年決定創作方向時,指導教授林昌德老師覺得我過去的插畫作品缺乏特色,幾經討論決定以工筆墨彩的方式呈現,然而過去學習背景並沒有如中國畫六法中的「傳移摹寫」,但也因此更激盪出不同的可能與火花。
  我從我蒐集的資料中,發現1949年後,兩岸中國畫的發展朝向不同的方向演進,以運用熟紙呈現的工筆畫,在臺灣較偏向佛像與花鳥;然在中國大陸,尤其二十世紀末期,許多年輕一輩的畫家將工筆墨彩與自己的生活結合,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風貌。當時的我決定從這兒尋找插畫的方向。過程中我也試圖運用生熟紙不同的特性與膠樊水不同的比例,想窺探過去學設計的我在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也想嘗試將這藝術性運用在兒童繪本插畫的可能。
  只是,拿到學位後,作品也隨之束之高閣。雖然當時一直夢想要讓別人看見我的作品,也預計在2004年參展,但卻錯過時間。然而當2005年,我將自己的作品從閣樓上拿下核對簡章與尺寸時,天啊!尺寸不合規定,我的作品畫太大了,當時舉目無親(無畫插畫的同好與親人),只能與外子討論,外子建議我將作品調整到符合參賽的尺寸大小。隔行真的如隔山,畫紙一裁,畫面的鋪陳與圖像的語言也隨之裁剪,再加上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我真的不忍裁剪它……,因此我決定冒著風險試看看。運氣很好,作品入選。我在當年七月至東京板橋區立美術館一探究竟,站在我的作品附近,想偷聽看展者對作品的想法,有些路人甲的確對作品的媒材感到好奇(雖然我呈現方式和膠彩有些像,不過在東京也非人人懂膠彩)。
  之後和小天下談作品出版一事,作品部分開始變質,或許紙張太薄,或許上了太多樊水以致紙張脆弱、或許當年在紙張上做了太多肌理測試,再者,經過時間的推移,有些畫面我想重新詮釋,因而決定重畫我這件作品。
這件作品從當年的畢業創作到出版歷經七年,我的人生也經歷結婚生子。孩子是我的頭號觀眾,但他卻表現得興趣缺缺(我好沮喪呀),原來他不喜歡古代的故事、古代的場景。即便作品在我的認知裡和所謂的古代中國畫已經顯得現代了,但孩子喜歡可愛、顏色豐富、和他生活貼近的視覺畫面。我的孩子在某些時候成為我的老師,他打破了我自以為是的想法,我們要給孩子美感的視覺經驗必須是孩子可以接受的美感經驗,絕不是流於形式的插畫作品,因為圖畫書是流通率最高的美術館。
  當了媽媽後我更貼近孩子,我不能再高高地站在大人與藝術家的角度來創作,我要蹲下來聽聽孩子的聲音,創造貼近他們的作品中,更要在其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美感經驗,這是往後的我所要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14-01-16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