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阿公」鄭明進:文化種子會在孩子心裡發芽(2012/9/25)
臺灣資深兒童插畫家鄭明進44年後來到北京,進行繪本推廣。
臺灣繪本阿公鄭明進25年後再次來大陸,當年,站在20多位老畫家中領獎,他是名副其實的小鄭。如今,他已80歲了,大家都親熱地喊他鄭爺爺。1968年,鄭明進出版的第一本圖畫書《十兄弟》被華人世界視為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繪本,44年後的2012年9月16日,他帶著《十兄弟》來到北京,進行大陸首發。他在《請到我的家鄉來》中,邀請全世界的孩子發現認識自己家鄉的美。又在《十兄弟》中尋找中國民間故事,用幼兒的觀點看世界,使用平面式透明畫法畫海浪畫魚,真正做到讓幼兒看得懂。
作為臺灣資深兒童插畫家、兒童美育奠基人、教育哲學家、臺灣繪本事業的重要推手與源頭,他最早「去海外參加世界插畫展」、「在華文圖畫界舉辦個展的童話插畫家」、「出書介紹世界插畫家」、「在兒童文學界舉辦個人學術研討會」。無論是華文兒童圖書的創作、研究、推廣和出版,都絕對不能被忽視,而他更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圖畫書營養孩子的心靈。
受訪這天上午,他在北京北海散心,習慣性地拿起蠟筆畫畫,完成前的半小時內,有一對祖孫一直站在他旁邊看他畫畫,幼齡小孫子手指著畫面奶聲奶氣地說,這是白塔,這是湖,這是船,這是藍天白雲。長者則在一邊樂得合不攏嘴。他從這一幕再次體會到兒童圖畫書最重要的三個功用:認識世界、欣賞美、改善親子關係。這樣的理念也是他一直關心的。他認為,一本圖畫書是文化的種子,它們要在孩子心裡發芽。
人物對話
新京報:做了25年兒童美術教育老師,致力於兒童圖畫書的推廣。現在兒童美術教育理念是否與您當年的有變化﹖
鄭明進:他們有很多改進,以前的教育手段祗是老師在黑板上畫畫,孩子跟著畫,或者是老師印好畫紙,讓學生去著色,沒有創意,效果並不好。現在的孩子們有很多機會去與自然接觸,教育手段也更豐富了。從兒童色彩心理學角度看,兒童畫體現出兒童心理和創作動機,現在普遍比較尊重兒童創意,讓兒童自發去學習和創造美,而不過多干涉、影響他們的想象力空間。老師在其中僅僅是起到引導作用,現在臺灣的問題是比賽太多,美育老師更多重視技巧,忽略了兒童的想象力感受力。
新京報:兒童從圖畫書中吸取到什麼比技巧更重要﹖
鄭明進:兒童對圖像的看法會更深入,通過視覺刺激,他們對世界產生興趣。願意深入自然和人群去進行觀察,思考,創造。圖畫書不是萬能的,但是能助力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認識事物的眼光,做事的能力。圖畫書不應該只歸類到美術教育,它也與科學、人文、社會各領域都有關係。幼齡的孩子比較單純,不會直接學習和接觸這麼多的門類,通過閱讀兒童圖畫書,很難馬上就看出科學或者人文方面的能力,但這些都是隱含在裡面的。
新京報:你在家裡是怎麼對兩個孫女進行美術教育的﹖
鄭明進:家庭教育會多一點溫情,小孫女畫畫,我會提供紙張,讓她從線畫開始,慢慢學習涂色,很少干涉她。她有一陣子特別喜歡黃色,老用黃色,我們怕她用色太單一,偷偷把黃色藏起來。但我們還是很高興,她搜集暖色調,從色彩心理學角度看,她會是個快樂的孩子。
新京報:為什麼你鼓勵孩子多看圖畫書少看動畫片﹖
鄭明進:電視太快,節奏太滿,它佔據了孩子的大腦,讓他們顧不上思考,而祗是去接受,這樣對想象力的培養很不利,會變成電視兒童。好的方式是緩慢的,有滲透力的印象。閱讀就是這種方式。
文章出處:《新京報》2012/9/21「繪本阿公」鄭明進:文化種子會在孩子心裡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