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張正義的兒童之聲──評《守護寶地大作戰》(2013/11/18)
兒童文學創作者、出版社、以及教師、家長,如果總是習慣用甜美的故事來給予孩子,卻刻意隱蔽、拒絕面對這世界還存在的醜陋、邪惡、暴力,或不公不義等黑暗面,那我們的孩子將被「甜美的毒藥」餵養到失去判斷、反省、自主等能力與態度,這說起來比什麼都沒有讀的無知更可怕!
讀完周姚萍《守護寶地大作戰》第一個念頭便是如此。我深信這絕對是我們孩子需要深切去省悟,可以大大拓展思考深度與廣度的一本少年小說,因為它藉由一個農村村落的居民,為抵擋不法的土地開發,起而捍衛自己的土地與權利,其中構織的那些熱血沸騰的抗爭情節,何為民主?何為不公不義?等理性思辨也開始遊走字裡行間,活脫脫是現實社會某個角落的寫照。
難能可貴的是,前述的諸多理性思辨,有的是在成人的爭執討論中完成,也有是自發性的走上真理的尋求;而更多時候,周姚萍選擇讓兒童站出來發聲。這本書裡採用雙線敘事,分別由寶弟和曉潔擔任敘事主調,寶弟初登場的樣子就有如頑童,例如西瓜文化節時竟將一排西瓜畫上滑稽的臉,滿是誇張搞怪的行為;與寶弟頑童形象天南地北相異的則是曉潔,曉潔一如大部分少年小說中的女孩形象,平時溫柔懂事,遇到言行不守規矩,違反正義的人,就會像糾察隊挺身而出,例如她看見寶弟抓小青蛙放愛寶特瓶裡作弄同學,寶弟辯駁是要養來當寵物,曉潔立刻曉以大義,以維護正義的俠女姿態一再地出現,也顛覆了傳統男強女弱的性別意識。
周姚萍有意無意的設計安排,讓處處和曉潔作對的寶弟,卻又無法真正與曉潔抗衡,因為曉潔的思想、能力,的確都高於寶弟,比方說她競選學校自治市長,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提出「大家都可以點播喜歡的流行歌曲,學校在每個星期二的中午固定播放」這類很輕鬆吸引人的政見,曉潔則是嚴肅地大談民主,提出社區要組織巡守隊,輪流去淨灘,保護環境清潔;督促社區活動中心設立一個兒童空間,每班派義工隊去打掃整理;建議舉行西瓜文化節時,學校成立導覽隊。
曉潔的思想充滿儒家的淑世情操,不循私而養其大,以仁心度己再達人,利益眾生成善。曉潔之所以有這些超齡成熟的思想,可說受家庭環境影響。她的爸爸媽媽示範了民主開明的教養模式,尤其她媽媽從事社區營造工作,成天在社區裡穿梭,為民服務比民意代表更踏實誠懇。有其母必有其女,在她們身上恰可印合。
而寶弟起初先和曉潔的媽媽親近,熱心幫過她不少忙,無疑的,因為寶弟把自己對離異的母親的思念情感投射在曉潔媽媽身上,也只有在曉潔媽媽身邊才會表現的像個乖小孩,因此從曉潔媽媽眼裡看到的寶弟是這樣的:「與其讓寶弟一天到晚打電動或晃來晃去,還不如叫他來幫幫我。而且,你不覺得嗎?寶弟這個寶貝做得很好啊,他一專心起來,就不像你說的超級會搞怪,不是嗎?」換句話說,寶弟雖調皮搞怪,也非一無是處,那麼,曉潔對他的印象說明人先入為主的偏見存在。
寶弟和曉潔能化敵為友的關鍵,肇因於寶弟大鬧徵地說明會。曉潔看見寶弟內在的英雄特質,加上從媽媽那側面了解了寶弟的家庭處境,引發同理相待。同理是人與人相近的磁吸力,曉潔也用愛同理土地上的動植物生態,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在面對土地不當開發,守護家園的行動中,總是表現得如此激動愷切,超齡而成熟了。
對寶弟而言,這場事件中,他從事不關己的旁觀,到親身介入,進而體會到父母親之間的破裂關係最後即使無法再癒合,但活在當下依然可以擁有愛,且需要小心去呵護這份愛時,其實他也在一步步完成守護自己幸福的未來。
《守護寶地大作戰》一書花了許多篇幅去呈現擁有公權力的政府、私慾蒙蔽良知的開發財團以及被買通的人民,以及站在維繫生態倫理,極力阻止開發造成環境污染的在地居民多方對峙角力的情節,究竟孰是孰非,仔細帶領兒童研讀、思辯討論,會是絕佳的公民教育教材。
佛洛姆在《健全的社會》裡提及的「集體藝術」(collective art),其特徵是共同參與、共同分享,以有意義的、豐富的、創造性的方式與他人結合在一起。這裡所謂的「藝術」,應該當作廣義來解,不管是精神世界的(如信仰),或物質世界的(如藝術作品)等,均可屬之。沿著這個觀點來看《守護寶地大作戰》裡呈現的鄉土認同,此「鄉土認同」行為便是一種「集體藝術」,充滿象徵、充滿力量,召喚群眾對土地自然最深層的依戀情感。雖然周姚萍書寫《守護寶地大作戰》多半採用夾敘夾議表現,可是仍不乏感性的情感,只是流動在抗爭居民間日常的溫暖熱絡互動裡,要細尋才能見;同樣的,這些居民對土地的依戀,平時看似寂靜無波,但一被擾動,就會洶湧成浪。此一浪現,匯集的力量,正是促進公民社會進步可貴的資產與動能。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文訊雜誌社出版《文訊雜誌》,民國102年11月第337期,頁106-107。
讀完周姚萍《守護寶地大作戰》第一個念頭便是如此。我深信這絕對是我們孩子需要深切去省悟,可以大大拓展思考深度與廣度的一本少年小說,因為它藉由一個農村村落的居民,為抵擋不法的土地開發,起而捍衛自己的土地與權利,其中構織的那些熱血沸騰的抗爭情節,何為民主?何為不公不義?等理性思辨也開始遊走字裡行間,活脫脫是現實社會某個角落的寫照。
難能可貴的是,前述的諸多理性思辨,有的是在成人的爭執討論中完成,也有是自發性的走上真理的尋求;而更多時候,周姚萍選擇讓兒童站出來發聲。這本書裡採用雙線敘事,分別由寶弟和曉潔擔任敘事主調,寶弟初登場的樣子就有如頑童,例如西瓜文化節時竟將一排西瓜畫上滑稽的臉,滿是誇張搞怪的行為;與寶弟頑童形象天南地北相異的則是曉潔,曉潔一如大部分少年小說中的女孩形象,平時溫柔懂事,遇到言行不守規矩,違反正義的人,就會像糾察隊挺身而出,例如她看見寶弟抓小青蛙放愛寶特瓶裡作弄同學,寶弟辯駁是要養來當寵物,曉潔立刻曉以大義,以維護正義的俠女姿態一再地出現,也顛覆了傳統男強女弱的性別意識。
周姚萍有意無意的設計安排,讓處處和曉潔作對的寶弟,卻又無法真正與曉潔抗衡,因為曉潔的思想、能力,的確都高於寶弟,比方說她競選學校自治市長,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提出「大家都可以點播喜歡的流行歌曲,學校在每個星期二的中午固定播放」這類很輕鬆吸引人的政見,曉潔則是嚴肅地大談民主,提出社區要組織巡守隊,輪流去淨灘,保護環境清潔;督促社區活動中心設立一個兒童空間,每班派義工隊去打掃整理;建議舉行西瓜文化節時,學校成立導覽隊。
曉潔的思想充滿儒家的淑世情操,不循私而養其大,以仁心度己再達人,利益眾生成善。曉潔之所以有這些超齡成熟的思想,可說受家庭環境影響。她的爸爸媽媽示範了民主開明的教養模式,尤其她媽媽從事社區營造工作,成天在社區裡穿梭,為民服務比民意代表更踏實誠懇。有其母必有其女,在她們身上恰可印合。
而寶弟起初先和曉潔的媽媽親近,熱心幫過她不少忙,無疑的,因為寶弟把自己對離異的母親的思念情感投射在曉潔媽媽身上,也只有在曉潔媽媽身邊才會表現的像個乖小孩,因此從曉潔媽媽眼裡看到的寶弟是這樣的:「與其讓寶弟一天到晚打電動或晃來晃去,還不如叫他來幫幫我。而且,你不覺得嗎?寶弟這個寶貝做得很好啊,他一專心起來,就不像你說的超級會搞怪,不是嗎?」換句話說,寶弟雖調皮搞怪,也非一無是處,那麼,曉潔對他的印象說明人先入為主的偏見存在。
寶弟和曉潔能化敵為友的關鍵,肇因於寶弟大鬧徵地說明會。曉潔看見寶弟內在的英雄特質,加上從媽媽那側面了解了寶弟的家庭處境,引發同理相待。同理是人與人相近的磁吸力,曉潔也用愛同理土地上的動植物生態,這也是為什麼她能在面對土地不當開發,守護家園的行動中,總是表現得如此激動愷切,超齡而成熟了。
對寶弟而言,這場事件中,他從事不關己的旁觀,到親身介入,進而體會到父母親之間的破裂關係最後即使無法再癒合,但活在當下依然可以擁有愛,且需要小心去呵護這份愛時,其實他也在一步步完成守護自己幸福的未來。
《守護寶地大作戰》一書花了許多篇幅去呈現擁有公權力的政府、私慾蒙蔽良知的開發財團以及被買通的人民,以及站在維繫生態倫理,極力阻止開發造成環境污染的在地居民多方對峙角力的情節,究竟孰是孰非,仔細帶領兒童研讀、思辯討論,會是絕佳的公民教育教材。
佛洛姆在《健全的社會》裡提及的「集體藝術」(collective art),其特徵是共同參與、共同分享,以有意義的、豐富的、創造性的方式與他人結合在一起。這裡所謂的「藝術」,應該當作廣義來解,不管是精神世界的(如信仰),或物質世界的(如藝術作品)等,均可屬之。沿著這個觀點來看《守護寶地大作戰》裡呈現的鄉土認同,此「鄉土認同」行為便是一種「集體藝術」,充滿象徵、充滿力量,召喚群眾對土地自然最深層的依戀情感。雖然周姚萍書寫《守護寶地大作戰》多半採用夾敘夾議表現,可是仍不乏感性的情感,只是流動在抗爭居民間日常的溫暖熱絡互動裡,要細尋才能見;同樣的,這些居民對土地的依戀,平時看似寂靜無波,但一被擾動,就會洶湧成浪。此一浪現,匯集的力量,正是促進公民社會進步可貴的資產與動能。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文訊雜誌社出版《文訊雜誌》,民國102年11月第337期,頁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