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最新消息

《我們去釣魚》編輯故事──邱老師問答集(2013/3/8)3/3/8



又到了聊聊編輯故事的時間了,三月新書《我們去釣魚》是插畫家邱承宗老師的新作品,而說到邱老師,相信許多讀者朋友的第一印象便是「生態畫家」,在前作《我們的森林》中震懾人心的細膩寫實,想必已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小編初次看到《我們去釣魚》的原畫時,第一個反應卻是「這是邱老師的作品?」,畫中的圓圓小樹一點也不寫實啊……反而有點卡通的感覺、挺可愛的呢!在編輯過程中,小魯編輯們數次與老師見面細談,其中也聊到不少關於「畫風」變化的原因,我想書迷們一定很好奇吧,以下就與大家分享關於《我們去釣魚》一書的邱承宗老師問答集:

 

小魯編輯部(以下簡稱「編」):關於這個作品,您主要想傳達的是什麼呢?

 

邱承宗老師(以下簡稱「邱」):我想說的其實是「傳承」的概念,要把我們這一輩的想法傳承給子子孫孫,比如說「尊重生命」的觀念。像這樣的主題其實在日本已經有在做了,但是國內感覺還比較少。

 

編:關於內頁圖像的安排,有些問題要請教邱老師。首先是前扉,這三個人的剪影是否有預設為一家三口?或是祖孫三人?

 

邱:我故意畫成像逆光的效果,只有剪影,就是為了不要指明是誰、是哪些人,讓讀者自己投射,你可以看成家庭、也可以當成是人的一生,讓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能夠將自己影射在書裡。

 

編:此次作品的畫風明顯的不一樣呢,例如圓圓的樹木造型似乎有些抽象、卡通的感覺。

 

邱:應該說我本來就很喜歡畫「圓」,因為圓圈是點、線、面當中最單純的元素,同時也有「圓融」的象徵,這本書可說是以圓和曲線所組成。我本來就喜歡嘗試不同的畫法,不喜歡自己的創作風格被定位、被分類,有些實驗性的畫法可能只是因為還沒變成書,所以沒有搬上臺面。另外,偷偷跟你說,拿支筆把那些「圓圓的樹木造型」外邊的圓連接起來,它就更像一棵樹了。

 

編:在第7193147頁中,用留白的方式形成人物剪影,有何含意?

 

邱:為了強調右邊的人物,就像《大洞洞 小洞洞》中的表現方式一樣,有些樹幹、人物會留白,是為了強調其他的東西。

 

編:書中人物畫風有時寫實(如71931頁)、有時卻有點卡通化(如202532頁等),是為什麼呢?

 

邱:寫實的時候是以人為主,讓讀者可以注意人物的情緒、想法,而比較抽象的時候則是要強調氣氛,可以從畫面氣氛感覺出父子的關係及當下的氛圍。

 

編:在每一季節最後都以「啊,真是釣魚的好日子!」收尾,這句話有何含意呢?

 

邱:描寫心境,表示接觸大自然的心聲,而且釣魚的人都很會看氣象的喔。

 

編:第3233頁到3435這兩個跨頁,大量的留白安排是為什麼?

 

邱:我就知道你們看到32頁這麼多空白,應該會覺得奇怪,其實這個跨頁和接下來到37頁,這三個跨頁是空間的延續。第一個跨頁是平視,第二個跨頁會看到岸邊樹的倒影,加入俯視,第三個跨頁則是水底的平視,想表現一種空間慢慢展開,可以從這個角度看,又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感覺,是三度空間的表現,

 

編:夏秋兩季的父子關係可以請老師多說明嗎?

 

邱:孩子在某一段年齡時,會變得特別敏感,不喜歡父母親密的舉動,像是對摸頭的動作很排斥,尤其男孩子特別是這樣,我自己的小孩也是,在我小時候也曾經有那段年齡,在夏季要表現的就是邁入青春期的少年,對父母的親密表現很反感、卻又不敢反抗的尷尬情緒。例如第2324頁的炊煙,四周黑暗只剩父子靜默相對,炊煙阻隔交流。到了秋天,變成是孩子的角度在看大人,因為當我們在關注孩子成長的同時,小孩也在觀察大人的,某一天可能會突然發現大人變得不一樣了,背駝了、皺紋長出來了。

 

編:第36頁父親的回答「在湖底,在心裡」意義為何?

 

邱:有一句話「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就是那個含意,人都曾有自滿的時候,像3031頁,年輕人總會有遠大的夢想,覺得自己有很多想法,例如釣魚,隨著認識專業知識的過程,會慢慢變成想了解生命的生活面,等到知道得越多,就反而會逐漸回到初衷,所以父親才會說,魚在湖底,其實也在心裡。

 

編:冬季第4243頁的魚拓,是真正的魚拓嗎?有何暗示呢?

 

邱:是我畫的啦,這是黑鯛,是臺灣常見的海魚,紙張泛黃是暗示時間已經過很久了,代表孩子和爸爸一起海釣的回憶。

 

編:冬季的最後,第48頁,小孩手中的魚看起來好像翻肚了,為什麼?

 

邱:其實不是魚翻肚,離水的魚在放回水中時,需要慢慢的放,在春季最後(第15頁),只用一隻手很快的把魚一扔,是暗示不重視也不了解生命,太快丟進水裡反而會讓魚更快死亡。直到冬季最後,孩子了解了如何尊重生命,才會用雙手捧魚,慢慢放進水中,魚在手中剛進到水裡時,水還很淺,因為要盡量貼近水,身體會倒成平的,適應水溫之後才會慢慢立起來游走,並不是翻肚啦。

 

 

----------------------------------

 

看了以上落落長的問答集,你是不是也更喜歡這本書了呢?其實小編問的還不只這些咧,諸如書中魚類的品種(除了黑鯛,也有鯽魚和石濱)、釣具的不同(溪釣時是不用浮標的),甚至第11頁麵包的口味(是紅豆麵包唷)……邱老師都耐心的一一回答了,我們也從中發現,邱老師對於每一幅作品,從整體到細節的安排都不馬虎,即使是這本以親情為主的《我們去釣魚》,畫面中也具備完整的事實性,無論身為讀者或是編輯,能看到這樣精緻的作品真的是相當幸福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13-03-08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