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人生之《我們的森林》幕後特輯(上)(2011/10/25)
近來童書市場上出現了一本令人矚目的新書,是的,就是邱承宗老師的《我們的森林》!這位備受波隆納插畫展肯定的繪本作家,在默默忍受豔陽高照,蹲伏水邊觀察昆蟲;在挑燈夜戰,花費超過兩年時間將顏料層層疊疊鋪陳於畫紙上,終於完成了這本讓人為之驚豔的繪本。而我們在接獲如此寶貴的畫稿,要將其出版、呈現在讀者面前時,又有什麼樣的挑戰及關卡呢?這次的編輯人生就要來揭露《我們的森林》幕後花絮!
先跟大家介紹老師怎麼擬定每個頁面要擺置什麼生物,以及作畫過程:

▲老師洋洋灑灑地列了大約一百種生物,安排在每個頁面中,但最後實在是放不下這麼多生物才忍痛刪了大半。

▲老師的草稿是用原子筆打的喔!功力高深啊!

▲草稿會先用描圖紙描過,定稿的描圖紙背面再用鉛筆上墨色

▲再描一次定稿,讓墨色線條畫在水彩紙上

▲接下來要上色囉

▲老師先從細部特徵,也就是比較難處理的翅鞘光澤畫起。調色盤出現的顏色等於用到的顏色。

▲從前一張到這樣已經過了三天。

▲這樣又是兩天

▲老師畫畫不是先打背景色、再慢慢畫前景

▲老師畫畫不是先打背景色、再慢慢畫前景

▲而是由左往右畫過去

▲這樣一張差不多要畫一個月

▲這樣的畫面要花三天完成。大家可以仔細看書,瀑布的白都是用留白的方式畫的,而不是塗白色顏料喔。
▲帶大家看看老師工作的環境。左邊的顯微鏡上還接著相機,方便老師記錄昆蟲細部特徵,看起來超專業。

▲沒畫畫時的書桌擺的都是一盒盒蜻蜓幼蟲喔。檯燈上掛的綿羊娃娃是老師畫畫時的好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