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歡迎您 ,   註冊    
首頁 > 活動報導

魅力鳳凰城──山西運城旅記Part5(2009/10/28)


魅力鳳凰城──山西運城旅記 ()

文:如瑤 

魅力鳳凰城part1「魅力鳳凰城part2」

「魅力鳳凰城part3」「魅力鳳凰城part4」

車子一路奔馳在運風高速公路上,乘著風,我們向永濟出發了。永濟古稱蒲州城,位於運城的西南,從古至今就是個大名鼎鼎的地方,因為這裡不僅是傳說中舜帝的國都,而且還是很多名人的故里呢!像是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田園詩人王維、傾國傾城的美女楊貴妃、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傑出畫家馬遠……等;所以永濟歷史悠久、名人輩出,造就了這裡的文化遺址、名寺古剎、山川名勝、名人故里等140多個旅遊景點呢!

 

天啊!那……那……我們要從哪個景點開始暢遊永濟啊!別急,別急,既然140多個景點看不完,那我們就來趟精緻之旅吧!首先,為各位看倌介紹的是──《西廂記》。咦?我知道《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寫的有名的雜劇啊,說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怎麼會是這趟旅行的景點呢?沒錯,我們就是要去看看《西廂記》中發生這場愛情故事的重要場景──普救寺。

 

我們奔馳在運風高速公路,永濟著名景點的招牌一路相伴。

↑永濟古稱蒲州城的遺址

 

 

普救寺

普救寺始建於南北朝,是一座佛院,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香火特別鼎盛, 卻因為《西廂記》這部中國愛情劇的經典之作,聲名遠播,成為了天下有情人心生嚮往的愛情聖地。正當我才經過剪票口,走進了普救寺,沒有心理準備的我,竟被一排排的花轎給嚇住了,這才弄明白,再過幾天,這個愛情聖地要舉辦第一屆的集體婚禮;難怪到處瀰漫著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不過在這個古寺裡,實在太格格不入,讓我有點受驚了。

 

就在我驚魂未定之際,沙沙總監說,真希望用這些花轎把小魯裡還嫁不掉的統統都嫁出去,所以先派我這個榮登小魯天字第一號嫁不掉的,到花轎旁邊拍拍照,替咱們還在台灣認真工作的敗犬們沾沾喜氣。結果,等我拍了照,沙沙總監也要我幫她和花轎拍一張,我猜想大概是要用來當作媒婆照的吧!

 

普救寺的整體建築依著地勢,逐級升高,給人古樸典雅之感。不過,我看來這裡的遊客留意建築特色的不多,倒是比較好奇哪裡是女主角崔鶯鶯在紅娘的陪伴下走過的塔院迴廊,哪裡是男女主角偶然相遇迸出愛的火花的舍利塔;哪裡是窮追不捨的張生以準備進京趕考之名借住的西軒,或是鶯鶯常去為父親捻香的大雄寶殿在哪裡;還有,在紅娘的幫助下,張生翻牆和鶯鶯幽會的梨花深院在哪裡。瞧!牆外那棵讓張生爬高翻牆的老杏樹已經被貼了告示:請勿攀爬。我想來這裡想過過張生之癮的人可真多呢!不過,老樹可受不了了。

 

↑瞧!充當媒人婆的沙沙總監扛花轎

↑為了滿足劇迷,梨花深院裡設計蠟像演出《西廂記》劇情;這間房間是女主角崔鶯鶯住的西廂房,紅娘正陪著小姐寫情書給張生呢!

 

↑這間房間是梨花深院的上房,也是老夫人的房間。這裡上演的是高潮戲「拷紅娘,因為老夫人要拷問紅娘竟敢大膽幫忙小姐和別人談「亂」愛。

↑這是梨花深院牆外那棵張生爬過的可憐老杏樹,為了請遊客行為節制,所以貼著告示:請勿攀爬。

 

 

 

↑這座舍利塔是張生和崔鶯鶯一見鍾情的地方,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之一, 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若你在我和沙沙總監中間的擊蛙石上一敲,塔上方會傳來蛙鳴,很神奇吧! 然而這座舍利塔卻因《西廂記》聞名天下,現在已經改名為鶯鶯塔了。

 

黃河大鐵牛

今年是牛年,在台北到處可看見大牛小牛的裝置藝術,五彩繽紛,可是來到運城永濟,我就要投票給這個堪稱今年最牛的牛了。啊?難道永濟還有比台北的裝置牛更炫的設計?沒錯,就是蒲津渡古遺址上的黃河大鐵牛。

 

蒲津渡是黃河中游的一個著名的渡口,自古以來,就是聯絡山西和陝西的交通要道,也是運鹽的必經之路。直到唐朝開元年間,國力強盛,唐玄宗命人把原本的竹纜浮橋改建成鐵索浮橋,於是就地鑄造了八尊大鐵牛和八個牽牛的鐵人,分別置於黃河兩岸的山西和陝西,再將鐵牛套以鐵鍊拉起了這條天下第一橋。

 

明清時代,黃河主流不時改道,對這座蒲津渡大浮橋造成很大的破壞;民國初年,黃河越發氾濫嚴

↑據說當時牽牛的鐵人手上都各握有四大民族的象徵,不過如今已不復存在。畫面中的是代表漢族的鐵人,工匠雕塑出這律動的姿態和歡樂的表情,柔化了鐵的質地,我稱這個叫作鐵血柔情。還有鐵人身上穿的衣服,狀似西裝領子大開,所以有人就說這可以證明中國比西方更早發明西裝呢!

重,最終把鐵牛和鐵人都埋進了泥沙淤積裡。

後來黃河完全改道,時間的長河徹底把這座証明唐人冶鐵與雕塑技術之精湛的鐵索浮橋,遺忘在黑暗的地底。直到一九八八年,其中位於黃河河東的四尊鐵牛與四個鐵人終被探勘發現,挖掘出土了。

 

出土的鐵牛立在長方形的鐵板上,每尊重達五十五至七十五噸左右,鐵牛的姿態呈拔河狀,肌肉隆起,怒目而視,威風凜凜,而且牛身上分別裝飾有連珠飾、菱花、卷草、蓮花等紋樣;四尊鐵牛旁的牽牛鐵人,姿態動感,其臉部線條和身上的裝扮分別依四個

不同民族的形象鑄成,也就是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和漢族。

 

聽說現在位於黃河河西的另外四尊鐵牛和鐵人也已經找到埋於地下的正確位置了,只是為了防止出土之後面臨氧化的破壞,只好暫時把它們留在地下。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對的吧!雖說出土的文物有助於現代人研究前人的歷史、科學、藝術、工程…或是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或文化的發展;然而,研究的同時是否也正對這些文物證據進行破壞,真的值得後人再深思。

↑這是今年最牛的黃河大鐵牛,你看!多麼強壯啊!我和沙沙總監在旁邊一站,就覺得有了安全感。

 

↑陳社長站到鐵牛上想要記錄模鑄鐵牛的鑄口,不過攀爬鐵牛是不被允許的行為,這次是為了小魯將來出版品資料收集的需要,各位遊客請別學喔!

↑這是黃河大鐵牛景區中依照考據,仿製了由大鐵牛拉起的鐵索浮橋,遊客可以在橋上體驗古人走浮橋的感受,想像蒲津渡口的繁忙景象。

↑但你若是想像力不佳,不知當時的蒲津渡口如何的遊人如織,看這塊壁面,壁畫家正在畫出當時的景象,還原古現場呢!

 

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作「登鸛雀樓」,我想大概每個人從小就會琅琅上口。但是你一定不知道這首詩名氣會如此之大,聽說連日本人的漢語課本裡都收錄這首詩,表示想學中文,就必需學這首詩;此外,一九九二年香港還票選這首詩為最受歡迎的唐詩。果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連詩都可以像選舉一樣的拿出來投票。

 

我們從普救寺前往黃河大鐵牛的路上遠遠地望著的,沒錯,就是王之渙詩中的鸛雀樓。不過,這座千古名樓已不是當年王之渙拾級而上、俯瞰黃河滔滔的那座樓了。因為這座始建於北周的鸛雀樓,到了元朝初年已經全部毀於戰火,甚至到了明朝初年,黃河氾濫,連鸛雀樓的台基故址都給淹沒了。

 

眼前的鸛雀樓是一九九七年採仿唐朝建築制重建的,雖然整座樓看起來還是古典雅致,但缺少了黃河之景相映,總是令人有點興致缺缺,況且王主席還在等我們吃飯呢!只好決定不學王之渙登高望遠了,還是去拜訪運城的美食祭五臟廟吧!

↑畫面中間遠處就是一九九七年仿唐朝建築型制重建的鸛雀樓。

 

 

↑往永濟市區的路上,因為修路而轉進了村子裡的小路,但是窄窄的小路上,有機車、公車、貨車、推土車、大卡車,還有這樣運玉米的農車,一旁還在辦喜事呢!所以我們只能動彈不得地塞在這小路上,急壞了開車接送我們的小張。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日期 : 2009-10-28  分享到:   推到Facebook  推到Twitter  寄給好友

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2016 Tien-Wei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易碩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