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妮妮醬 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經驗?在看一本書的同時,需要利用很多其他本書的輔助,才能讓人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背後所要談論的內容。 在閱讀《丹頂鶴是壞蛋嗎?》這本書時,我就發現我需要更多的資源來理解這本書。 幸好書店內藏書都很豐富。 所以我先來找找什麼是丹頂鶴吧!這時《世界鳥類圖鑑》及《台灣鳥類全圖鑑》這兩本書就派上用場啦! 「丹頂鶴是全世界最大的一種鶴類,棲息於廣闊的河灘沼澤地帶…以鼠、蛙、較大的昆蟲,和一些種子、嬾芽及樹葉為食」(《世界鳥類圖鑑》,頁120) 才剛認識完丹頂鶴,又看到另一個令我頭大的詞--「生物多樣性」。 這時,獨立書店聯盟的綠色生活書展剛好幫上忙,讓我對「生物多樣性」有了以下的認識--
「在描述多樣性時,我們經常用織錦地毯來譬喻,不同物種因相互承擔義務而交織在一起形成聯繫緊密的網路。在這種背景下,多樣性意味著健康,而單一化則意味著虛弱……多樣性越豐富,更多富有成效的功用──對於生態系統,對於這個星球──就會發揮出來。」(《從搖籃到搖籃》,頁146)
好了,看完了這些,我總算可以開始好好讀讀這本書了! 所以,接下來,我就想跟你分享,究竟要如何陪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呢? 如何帶孩子閱讀這本書? 看一本書的同時,可以與過去曾經吸收的知識有所連結,同時也可以再產生新的連結,讓知識的網絡線愈連愈廣。 我猜有人會這麼想:這一本書連大人看完之後都要再另外找資料來理解,對小朋友來說應該是一本很難的書吧! 的確,這其實是一本議題很嚴肅的繪本,因為他談論的是關於認識「生物多樣性」,要帶領孩子認識生態環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更何況是認識一種觀念。畢竟我們長久以來居住在城市,享用一切便利且快速的資源,要深刻的讓孩子理解並接受這個觀念,而不是聽完故事就忘了,是有難度的。 但是困難,有可能是我們自己為孩子預設了立場。對孩子來說,不見得閱讀起來真的有難度。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在學校已經上過多年的自然課,對於生態環境、自然界平衡的概念有初略的了解,閱讀這本書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上更加豐富和深入。 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就可以像我一樣利用輔助性的資源,選擇跟這本書裡相關議題的延伸讀物,讓孩子知道知識不僅僅只限於一本書裡,知識與知識之間是不斷的連結和延伸的。如此不僅會讓小朋友對該議題增加印象,同時讓孩子理解並接受,甚至是落實這個觀念,讓故事不只是故事,而是將故事與生活結合,我相信這才是作者們當初畫出這個作品的目的呢!
熟悉動物的人才能寫/畫出生動寫實的動物 作者竹田津實長期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目前是本北狐保育的生態調查權威人士,也兼任受傷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負責人。而繪者阿部弘士曾擔任動物園飼育員長達二十多年,到目前為止所創作的插畫與繪本都與動物有關。兩位都是長期關心動物保育、環境保護的人,對動物的了解也非常透徹,難怪能將書裡的動物描繪的活靈活現,也能用他們長期觀察的角度寫下這本故事。 所以新書《丹頂鶴是壞蛋嗎?》捨棄故事型態的表現方式,利用辯論會的型式帶出正、反兩面不同角度的想法,動物們你一言、我一句,真實的說出他們遇到的難題與困境,這樣的故事內容表現出更多更細微的現象,帶領孩子認識生態環境的真實樣貌,也讓孩子認識事情的一體兩面。 故事最後下了一個很殘酷,卻也是事實的結論。這個結論將生態失衡的罪魁禍首指向人類:人類因為自私,瓜分了丹頂鶴一半的溼地;又因為心軟,在冬天餵他們食物,導致他們數量愈來愈多,但從春天到秋天,人類卻不理他們,任由他們吃掉其他動物,使得生態失衡。 人類可以多做什麼,少做什麼? 看到這樣的結尾,自己的心情是沉重的,我相信對年紀幼小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指責更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但是,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去看幾個問題: 「同樣身為人類的作者及繪本,為什麼要這樣指出人類的錯?」; 「他們是不是試圖要提醒同樣是人類的我們什麼事情,才畫出了這個作品?」; 「當我們看完了這本書,對生態平衡有更深的認識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心情繼續停留在沉重、悲傷,還是應該討論出我們可以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多付出什麼,且少做些什麼破壞?」 當我們知道某些事情的真相時,儘管真相很殘忍、很難堪,但那都是無法抹滅的事實。我們回不到過去阻止錯誤的發生,但是可以從現在把錯誤彌補回來。積極的做法有很多種,像作者竹田津實及繪者阿部弘士,他們利用繪本故事來為溼地上的丹頂鶴發聲,而我們要什麼方法來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呢?一起動腦想想看吧! 本文轉載自:凱風卡瑪兒童書店部落格 |